
詩集。 清 戴名世 《德政詩序》:“而有一官必有一官之德政詩冊,連篇累幅,或刊於闆,或鐫於碑,據其所言,什伯於古所稱。”《新華文摘》1983年第7期:“這兩句 漢 代的老話,雖曾被編入詩冊,但我總以為它其實是古諺。”
“詩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ī cè,其核心含義是詩集,即彙編成冊的詩歌作品集合。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基礎定義
根據詞典釋義,“詩冊”指以書面形式整理成冊的詩歌集,既可包含個人作品,也可收錄多位詩人的合集。例如清代戴名世在《德政詩序》中提到“一官必有一官之德政詩冊”,說明古代官員常将贊頌政績的詩歌編集成冊。
曆史用例與引證
文化意義與功能
詩冊不僅是詩歌的載體,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它彙集了個人情感表達、自然風光描繪、社會現象記錄等内容,語言優美且意境深遠,如倪瓒為友人題跋詩冊的典故所示。現代詩冊還包含創作合集,展現不同時代的文化風貌。
延伸理解
部分語境中,“詩冊”可能被賦予比喻義,例如象征某類主題的文集(如“德政詩冊”),或代指具有文學價值的經典合集。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冊的具體作品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文學研究資料。
詩冊是指收集了詩歌作品的書籍或冊子,它是詩歌創作和傳播的重要形式之一。
詩冊拆分為“言”、“冊”兩個部首,共計7畫。
《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因其是以詩歌形式文字記載而得名“詩”。而“冊”指的是裝訂有序之書,因此“詩冊”表示收集整理了詩歌的書籍。
詩冊的繁體字為「詩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詩冊的“詩”字往往可以使用石頭作為部首,表示它是關于文學和藝術的。而“冊”字則常常使用“冊”的寫法,這個字在古代的寫法中首先代表較為重要的文件或書籍。
他收集的詩冊中有着許多名家的佳作。
詩歌、書籍、創作、收集、文學、藝術、記載
詩集、詩譜、詩選
詩散、散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