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瓢勺與食袋。特指行乞之具。《荀子·榮辱》:“糧食大侈,不顧其後,俄則屈安窮矣。是其所以不免於凍餓,操瓢囊為溝壑中瘠者也。”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二書》:“道中來,見行有操瓢囊,負任挽車,絜攜老弱而東者。”
"瓢囊"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
二、使用場景
三、文獻出處 成語最早見于《荀子·榮辱》,文中提到「操瓢囊為溝壑中瘠者」,指因揮霍導緻貧窮、淪為乞丐的人。宋代曾鞏《上歐陽學士第二書》也以此描述流民攜帶行乞工具的情景。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該詞既可用于具體事物的容量描述,也可抽象比喻能力或資源的局限性,常見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荀子》原文或權威詞典。
瓢囊(piáo náng)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瓢的容器。通常用來形容東西的包裝或容納的物品。
瓢囊的拆分部首為瓦(wǎ)和囗(wéi),其中瓦部表示相關的物品,囗部表示封閉的含義。瓢囊一共有9個筆畫。
瓢囊來源于《詩經·邶風·簠簋》:“瓢甕浼醪”。瓢指的是用來盛裝酒的瓢器,囊則是指袋子或容器。瓢和囊在古代常用來一起形容容器,後來逐漸形成瓢囊成詞的用法。
瓢囊的繁體字為
在古代的寫法中,瓢囊的字形是略有不同的。瓢的舊體字是瓠,囊的舊體字是囔。兩個字在結構和形狀上都與現代的寫法存在細微變化。
1. 小明背着一個瓢囊去了菜市場,裡面裝滿了新鮮的蔬菜。
2. 她用瓢囊裝了一壺熱水,準備去泡茶。
3. 這個瓢囊雖然看起來簡陋,但是它能夠容納很多東西。
瓢囊可以組成其他相關詞語,例如:
- 瓢盆(píao pén):盛水或其他液體的瓢器。
- 囊螢(náng yíng):盛放螢火蟲的容器。
- 瓢箪(piáo dān):盛放米飯或其他食物的瓢引器。
瓢囊的近義詞有:瓢(piáo)、囊(náng)。
瓢囊的反義詞為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