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譯“十二入”。佛教語。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謂根塵相互涉入而能産生知覺,如眼根與色塵涉入而産生眼識。《楞嚴經》卷三:“復次 阿難 ,雲何十二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真鑒 疏:“六根、六塵,故有十二,相教權立,言根一定在内,塵一定在外。又眼惟對色,耳唯對聲,各有方所定在。” 明 李贽 《初潭集·師友三》:“無時不夢,無刻不夢,天以春夏秋冬夢,地以山川土石夢,人以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夢。”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三講:“《放光》譯出後,‘事數’比較完備了,如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來說明。”
“十二處”是佛教術語,舊譯“十二入”,用于分析人類感知與認識的形成機制。以下是詳細解釋:
十二處包含六根(内六處)與六塵(外六處):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經典引用(如《楞嚴經》對十二處的論述),可進一步查閱佛教原典或權威釋義。
《十二處》是一個詞組,其中的“十二”表示數字12,而“處”則表示地方、位置、場所。因此,《十二處》的含義可以理解為12個地方或12個位置。
《十二處》這個詞的部首是“十”,筆畫為2;部首是“九”,筆畫為2。
《十二處》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可能是古代文獻中的一個描述,用來指代特定的12個地方。
《十二處》是《十二處》的繁體字形式。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會有一些變化,因此《十二處》可能在古代的寫法會有所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并沒有記錄下來,所以無法給出準确的信息。
1. 昨天我去了《十二處》,每個地方都很美麗。
2. 旅行指南上介紹了十二個必去的景點,《十二處》是其中一個。
1. 十二宮:指的是黃道帶上的十二個星座。
2. 十二生肖:指的是中國傳統的十二種生肖動物。
1. 十二地點
2. 十二場所
1. 一個地方
2. 單一場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