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儀式;規格。 元 陸友 《硯北雜志》卷下:“ 廬山 道士 黃可立 之言曰:‘ 寇謙之 、 杜光庭 之科範,不如 吳筠 之詩……何則?漸自然。’”《金6*瓶6*梅詞話》第三三回:“ 春梅 做定科範,取了箇茶甌子,流沿邊斟上遞與他。”
(2).亦作“ 科汎 ”。指戲曲程式動作。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潔引太醫上,雙鬥醫科範了。”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曲·雜劇院本》:“若所謂院本者,本 北宋 徽宗 時‘五花爨弄’之遺,有散説,有道念,有筋鬥,有科汎。初與雜劇本一種,至 元 始分為兩。” 明 陶宗儀 《辍耕錄·院本名目》:“教坊色長 魏 、 武 、 劉 三人,鼎新編輯, 魏 長於念誦, 武 長於筋鬥, 劉 長於科汎,至今樂人皆宗之。”
(3).圈套;機謀。 元 方伯成 《端正好(北)·憶别》套曲:“粧成科範,将咱好事攔。”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科範漢語 快速查詢。
"科範"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釋義:
一、戲劇表演術語
特指元雜劇中演員的程式化動作和表情設計,常見于劇本的舞台指示。例如元代關漢卿《窦娥冤》第三折标注的"劊子做磨旗科",即要求演員做出揮動旗幟的程式化動作。這種表演範式通過《元刊雜劇三十種》等文獻得以完整保存,被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定義為"劇中之動作"。
二、規範準則之義
"科"取《說文解字》"程也"的度量義項,"範"取《禮記·缁衣》"不愆不忘,率由舊章"的模範義項,二字合稱指代标準規範。明代方以智《通雅》中"科範猶言規矩"的注解,印證了該詞在明清時期作為行為準則的引申用法。
(注:由于古籍文獻無對應數字資源鍊接,此處标注來源均為實體出版物,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科範”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科範”既可指學術典範,也可作為戲曲術語。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西廂記》《硯北雜志》等古籍。
礙目璧麗捕影拿風出滞淡霭凍寒二十進制放懈蜂擁蟻屯剛險高衣锢弊孤芳過冬毫豬合鬟麾斥悔過書菅屩激磁驚恐萬狀驚慕荩謀祭脂絶色決谳瑴玉聚集局力虧心事浪态靈鳌淩铄鄰熟曆險龍亶石馬繮馬使沐猴而冠難當當納石峭措怯頭怯腦傾賞球後三頭兩面山河世伯十拏九穩食蛇鼠搜羅宿肉童顔土蜘蛛網籃物我鄉下人翔湧小崽子遐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