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語。色體的極小者稱為極塵,七倍極塵謂之“微塵”。常用以指極細小的物質。《大毗婆沙論》卷一三六:“應知極微是細色。不可斷截破壞貫穿,不可取捨乘履摶掣,非長非短,非方非圓,非正不正,非高非下,無有細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見,不可聽聞,不可齅嘗,不可摩觸。故説極微是最細色。此七極微,成一微塵。是眼識所取色中最微細者。”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歸心》:“何故信凡人之臆説,迷大聖之妙旨,而欲必無 恒 沙世界,微塵數刼也?”《北齊書·樊遜傳》:“法王自在,變化無窮,置世界於微塵,納 須彌 於黍米。” 唐 張喬 《雨中宿僧院》詩:“勞生無了日,妄念起微塵。” 清 龔自珍 《法性即佛性論》:“十方,三世,所有微塵非他,知見而已矣。”
(2).極細小的塵埃。 唐 崔珏 《和人聽歌》:“《巫山》唱罷行雲過,猶自微塵舞畫梁。” 魯迅 《呐喊·阿Q正傳》:“他早就兩眼發黑,耳朵裡嗡的一聲,覺得全身仿佛微塵似的迸散了。” 艾青 《光的贊歌》七:“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生命,人世銀河星雲中的一粒微塵,每一粒微塵都有自己的能量,無數的微塵彙集成一片光明。”
(3).喻指卑微不足道者。常用作謙詞。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二:“ 劉夫人 曰:‘ 周生 ,爾知積業樹因從何而來,得如今日乎?’ 子良 答曰:‘微塵下俗,實所不究。’” 前蜀 杜光庭 《洋州宗夔令公本命醮詞》:“伏念臣獲以微塵,累叨皇澤,入參輔衛,出領藩維。” 康有為 《蘇村卧病寫懷》詩:“縱橫宙合一微塵,偶到人間閲廿春。”
微塵,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文化引申及現代用法三個維度解析:
一、字面釋義 指極其細小的塵埃或顆粒。《漢語大詞典》釋為“極細小的塵埃”,強調其肉眼難辨的物理特性。如《北齊書·樊遜傳》中“譬懸塵隨風,微塵栖草”,即以飄浮的塵埃喻人生渺小。
二、文化引申義
在佛經中常喻指物質的最小單位或世界的本源。《大智度論》雲:“譬如積微塵成山”,将宏觀世界解構為微觀粒子的聚合。《法華經·方便品》更以“微塵”指代無量數:“如人以力摩三千大千土,複盡末為塵,一塵一劫”,凸顯時空的無限性。
古詩文多借“微塵”表達個體渺小或謙卑心境。白居易《長恨歌》“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以塵霧暗喻衆生如微塵;範成大《題日記》“世間無比包容地,人生幾多微塵”則直抒生命謙卑之感。
三、現代用法與語法功能 作名詞時多用于比喻義:
權威參考文獻:
“微塵”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在佛教中,“微塵”指色體(物質)的最小單位。根據經典定義:
指極細小的塵埃或顆粒。例如:
從宗教哲學到文學修辭,“微塵”既承載微觀世界的抽象概念,又蘊含人文情感,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豐富層次。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佛教經典或文學作品的原始出處。
阿司匹林鞴鷹绁犬奔逸絕塵殡殓伯強常操長牦鈔録赤曆曆麤物單間墊話風角風雪夜歸人偾師賦生凫水高雅羹臛跪石橫翥化正化周監界驕騃較著紀綱地兢懷進爵決泆聚偻躝跞棉袍子闵馬摩揣納宦囊括四海蜺翠滂浡嫖姚品從蒨蒨青海馬痊可屈狄取燧奢比省字石麟署記順谏鼠獄泰台梯級外轉味如嚼蠟五液五芝小妖遐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