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求功賞。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煙塵俱起,震天駭地。渴賞之士,鋒鏑争先。”
渴賞是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渴賞(拼音:kě shǎng)指急求功賞,即迫切追求功勞和獎賞。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帶有對急于求成或功利心态的描述。
晉代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
“煙塵俱起,震天駭地;渴賞之士,鋒镝争先。”
——描繪了士兵因急于立功受賞而奮勇争先的場景。
宋代方回《會真吟》:
“倦喜床座穩,渴賞茗味最。”
——此處的“渴賞”可能引申為對事物(如茶味)的強烈向往,屬文學化表達。
“渴賞”主要強調對功賞的迫切追求,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貶傾向。其經典用例多見于戰争或政治場景,後也擴展至文學創作中。
《渴賞》一詞,是由動詞“渴”和動詞“賞”組成。表示迫切地渴望和期待某種賞賜、獎勵或回報。
動詞“渴”的部首是“氵”(水部),它的拼音為kě。總共有八畫。
動詞“賞”的部首是“貝”(貝部),它的拼音為shǎng。總共有十畫。
《渴賞》是一個現代漢語詞語,源于古代漢語。在《莊子·德充符》一文中可見:“渴而無所渴焉,賞無所賞焉。”
在繁體字中,動詞“渴”寫作“渴”;動詞“賞”寫作“賞”。
古時候,《渴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動詞“渴”寫作“渴”,部首為“氵”,總共有七畫。
動詞“賞”寫作“賞”,部首為“貝”,總共有十一畫。
1. 他對知識的渴賞使他日夜奮發學習。
2. 我渴望着能夠得到老師的賞賜,以表彰我的努力。
組詞:渴求、賞心悅目、賞析。
近義詞:渴望、期盼、祈求。
反義詞:滿足、厭倦、嫌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