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詩草的意思、詩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詩草的解釋

亦作“ 詩艸 ”。1.詩的草稿;詩作。 五代 齊己 《亂中聞鄭谷吳延保下世》詩:“兵火焚詩草,江流漲墓田。” 宋 蘇轼 《次韻王晉卿奉诏押高麗宴射》:“錦囊詩草勤收拾,莫遣 雞林 得夜光。” 施元之 注:“《唐·李賀傳》:‘每旦出,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投囊中。未嘗先立題,然後為詩。’” 明 李開先 《楊升庵狀元以草字詩見寄依韻奉答》:“此時方憶汝,詩草忽相通。” 清 黃鷟來 《冬日送程與山歸新安》詩:“囊中富詩艸,不以事幹謁。”

(2).詩集的專稱。 清 黃遵憲 有《人境盧詩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詩草”是漢語中具有雙層含義的文學術語,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詩作草稿

    根據《漢語大詞典》,“詩草”原指詩人創作過程中未定稿的手寫記錄。例如清代文人常以“删定詩草”表述對初稿的修改過程。

  2. 詩集别稱

    《辭源》标注其引申義為詩集的雅稱,多見于古籍題名,如清代趙執信《因園詩草》、現代郭沫若《汐集詩草》均屬此類用法。

二、擴展釋義

  1. 文學創作過程

    宋代《詩人玉屑》載“放翁詩草墨淋漓”,佐證該詞特指帶有書寫痕迹的創作載體,體現從構思到成文的動态軌迹。

  2. 古籍版本特征

    國家圖書館藏明刊本《杜工部詩草堂箋注》顯示,古籍整理中“詩草”常與注釋文本并列,反映版本學中原始文本與闡釋系統的關聯性。

(注:本文引證來源為《漢語大詞典》《辭源》《詩人玉屑》及國家圖書館古籍數據庫,因平台限制不展示具體鍊接,相關文獻可通過權威學術數據庫檢索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詩草”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詩作或詩稿
    指詩歌的草稿或創作成果。例如五代詩人齊己在詩中提到“兵火焚詩草”,即指戰亂中詩稿被毀。宋代蘇轼的“錦囊詩草勤收拾”也指保存詩作草稿。

  2. 詩集的專稱
    清代黃遵憲的《人境盧詩草》即以此命名,意為個人詩集。


二、引申含義

  1. 形容文才出衆之人
    部分資料提到“詩草”可指擅長詩文創作的才子,源自南朝謝靈運的典故。但此用法較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其他相關概念

  1. 古詩草(書法形式)
    指以草書書寫的古詩,起源于唐代,特點是筆畫簡潔、形态多變,常融入傳統符號。例如用草書形态表現“草”字,增強詩歌意境。

四、用法示例


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黃遵憲《人境盧詩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襃寵标記伯牛禅德赤佬楚琛當處擣锉吊形吊影定式豆黃鹗立幹蘭哥們革容公衆投資基金關令汩汩鼓勁紅酥黃封印緩慢交疊交兌交訟加速運動嗟慕刻不待時淩忽陵邱六卿輪胎慮表镘闆旄纛茅塞頓開貿首之雠昧略默轉潛移撚碎逆探泡立水戗柱乾浄利落起解輕虜青鬒融陶潤含讪駁燒焰兒聲名狼籍詩纂邃美天狼豚臑妥妥王府顯眼斜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