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诗草的意思、诗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诗草的解释

亦作“ 诗艸 ”。1.诗的草稿;诗作。 五代 齐己 《乱中闻郑谷吴延保下世》诗:“兵火焚诗草,江流涨墓田。” 宋 苏轼 《次韵王晋卿奉诏押高丽宴射》:“锦囊诗草勤收拾,莫遣 鸡林 得夜光。” 施元之 注:“《唐·李贺传》:‘每旦出,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投囊中。未尝先立题,然后为诗。’” 明 李开先 《杨升庵状元以草字诗见寄依韵奉答》:“此时方忆汝,诗草忽相通。” 清 黄鷟来 《冬日送程与山归新安》诗:“囊中富诗艸,不以事干謁。”

(2).诗集的专称。 清 黄遵宪 有《人境卢诗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诗草”是汉语中具有双层含义的文学术语,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诗作草稿

    根据《汉语大词典》,“诗草”原指诗人创作过程中未定稿的手写记录。例如清代文人常以“删定诗草”表述对初稿的修改过程。

  2. 诗集别称

    《辞源》标注其引申义为诗集的雅称,多见于古籍题名,如清代赵执信《因园诗草》、现代郭沫若《汐集诗草》均属此类用法。

二、扩展释义

  1. 文学创作过程

    宋代《诗人玉屑》载“放翁诗草墨淋漓”,佐证该词特指带有书写痕迹的创作载体,体现从构思到成文的动态轨迹。

  2. 古籍版本特征

    国家图书馆藏明刊本《杜工部诗草堂笺注》显示,古籍整理中“诗草”常与注释文本并列,反映版本学中原始文本与阐释系统的关联性。

(注:本文引证来源为《汉语大词典》《辞源》《诗人玉屑》及国家图书馆古籍数据库,因平台限制不展示具体链接,相关文献可通过权威学术数据库检索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诗草”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诗作或诗稿
    指诗歌的草稿或创作成果。例如五代诗人齐己在诗中提到“兵火焚诗草”,即指战乱中诗稿被毁。宋代苏轼的“锦囊诗草勤收拾”也指保存诗作草稿。

  2. 诗集的专称
    清代黄遵宪的《人境卢诗草》即以此命名,意为个人诗集。


二、引申含义

  1. 形容文才出众之人
    部分资料提到“诗草”可指擅长诗文创作的才子,源自南朝谢灵运的典故。但此用法较罕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三、其他相关概念

  1. 古诗草(书法形式)
    指以草书书写的古诗,起源于唐代,特点是笔画简洁、形态多变,常融入传统符号。例如用草书形态表现“草”字,增强诗歌意境。

四、用法示例


参考资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黄遵宪《人境卢诗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把场饱经世故边俗偪真不才潮勇绸纹纸触媒打工妹大官葱打猎丹井吊问定然梵居法文分卫抚缉彀张贵诞规模鹤饮尖厉锦里积香积亿稽查劻襄苦心劳兵雷峯雷霆万钧凉飔帘肆零瀼浼浼媒绍迷乱衲衲驽怯牵徬钱迷心窍乞留玎琅瑞炉桑皮三庙山回路转省铨奢易爽俊说是摊还托之空言稳受无灰酒献可咸杬子小痾小瘦谢家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