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汩汩的意思、汩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汩汩的解釋

(1).象聲詞。形容水或其他液體流動的聲音。《文選·木華<海賦>》:“崩雲屑雨,浤浤汩汩。” 李善 注:“浤浤汩汩,波浪之聲也。”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二折:“那老兒拿起瓢來,揭開蒲墩,舀一瓢冷酒來,汩汩的嚥了。”《老殘遊記》第三回:“池中流水,汩汩有聲。” 丁玲 《阿毛姑娘》:“柔嫩的聲音,夾在鳥語中,夾在溪山的汩汩中,響徹了這山坳。”

(2).盛貌。 唐 寒山 《詩》之八八:“不肯信受 寒山 語,轉轉倍加業汩汩。直待斬首作兩段,方知自身奴賤物。” 唐 元結 《鹹池》詩:“至德汩汩兮,順之以先。”《新唐書·劉子玄吳兢等傳贊》:“故聖主賢臣,叛人佞子,善惡汩汩,有所未盡,可為永愾者矣。”

(3).沉沒;淪落。 晉 王羲之 《用筆賦》:“沒沒汩汩,若 濛 汜之落銀鉤;耀耀晞晞,狀扶桑之掛朝日。”《新唐書·蕭嵩傳》:“始,娶 會稽 賀晦 女,僚婿 陸象先 ,宰相子,時為 洛陽 尉,已有名,士争往交,而 嵩 汩汩未仕,人不之異。” 宋 林逋 《雜興》詩之二:“一壑等閑甘汩汩,五門平昔避炎炎。”

(1).水急流貌。《文選·枚乘<七發>》:“怳兮忽兮,聊兮慄兮,混汩汩兮。” 呂延濟 注:“混汩汩,相合疾流貌。” 唐 韓愈 《流水》詩:“汩汩幾時休,從春復到秋。”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九章:“ 曉燕 閉着眼睛沒有說話,淚水順着她的臉頰汩汩而下。”

(2).比喻文思源源不斷或說話滔滔不絕。 唐 韓愈 《答李翊書》:“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來矣。”《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公子才把 張金鳳 的一段始末因由……滔滔汩汩的告訴母親一遍。” ********* 《患難馀生記》第一章:“不,他還有奇談汩汩而出。”

(3).動蕩不安貌。 唐 杜甫 《自阆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詩之一:“汩汩避羣盜,悠悠經十年。” 宋 王安石 《答王逢原書》:“不見已兩月,雖塵勞汩汩,企望盛德,何日忘之?” 清 方文 《寶筏禅堂贈大愚越塵二上人》詩之一:“汩汩風塵客,今宵借一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汩汩”是一個漢語象聲詞,主要用來模拟水流的聲音或形容事物連續不斷的樣子。其詳細釋義如下:

  1. 模拟水流聲:

    • 這是“汩汩”最核心的含義。它生動地描繪了液體(尤其是水)流動時發出的連續、低沉、有節奏的聲音。這種聲音通常不是洶湧澎湃的巨響,而是較為平緩、持續不斷的流淌聲。
    • 例如:山間小溪汩汩流淌;泉水汩地湧出。
  2. 形容液體流動的樣子:

    • 除了聲音,“汩汩”也常用于形容液體本身連續不斷、迅速流動的狀态或形态。它強調的是一種順暢、不間斷的流動過程。
    • 例如:鮮血從傷口汩汩流出;眼淚汩汩而下。
  3. 引申義:比喻事物連續不斷地出現、發生或進行:

    • 基于其模拟聲音和描述流動狀态的特點,“汩汩”常被引申用來比喻像流水一樣連續不斷湧現或進行的事物。這可以是抽象的思想、情感、信息等。
    • 例如:文思汩汩(形容寫作靈感不斷湧現);汩汩的活力(形容生機勃勃、活力不斷湧現)。

詞性分類: “汩汩”在現代漢語中被歸類為象聲詞(拟聲詞),因為它主要是模拟自然界的聲音(水流聲)。它常作狀語(如“汩汩地流”)、定語(如“汩汩的水聲”)或謂語(如“泉水汩汩”)。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汩汩”是一個漢語拟聲詞,讀音為gǔ gǔ(均為第三聲),主要用于描述水流動的聲音或形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延伸含義

3.使用場景

4.字形與讀音

5.例句參考


“汩汩”以聲繪景,既具聽覺的生動性,又含視覺的流動感,是漢語中描繪自然之美的經典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敖庫白緤報批悲弦冰場禀受餐風咽露稠密唇齒相須達喪掉向疊影度恕翻把方古分甘芬尼運動附會穿鑿格爾木市根緝苟隨過謾古生物學還壽經豪風怳惝皇政漶漫火炙見棄于人建寅月矯絜競謹錦字賴皮賴骨勞瘁聯珠立報醴酒不設鹵代烴孟光迷國女伶女屍漂漚牽頭氣竭聲嘶青阙贍辭賞善罰惡聖籍水火夫水寺輸挽泰姬陵天長節頽陋頑狹短局違才鮮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