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不待時的意思、刻不待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不待時的解釋

謂時間緊迫。《天雨花》第二一回:“刻不待時遭大禍,叫我三人那裡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刻不待時”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釋義
    指時間緊迫,必須立即行動,不能拖延。

  2. 出處
    該成語出自清代彈詞小說《天雨花》第二十一回:“刻不待時遭大禍,叫我三人那裡奔。”

  3. 結構與用法

    • 結構:緊縮式成語(前後兩部分邏輯緊密,中間無停頓)。
    • 用法:多作定語、狀語,用于描述緊急事務。
    • 感情色彩:中性詞,強調客觀緊迫性。
  4. 近義詞
    “刻不容緩”,兩者均強調時間緊迫,但“刻不待時”更側重“無法等待”,而“刻不容緩”更突出“不可拖延”。

  5. 注音與拼音

    • 拼音:kè bù dài shí
    • 注音:ㄎㄜˋ ㄅㄨˋ ㄉㄞˋ ㄕˊ

示例
現代語境中可用于描述突發事件,如:“疫情暴發後,醫療物資調配刻不待時。”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刻不待時

刻不待時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時間不等人,表示時間寶貴,不能浪費。它的拆分部首是刂和日,刂是刀的意思,日是太陽的意思。刻不待時的拆分筆畫為8畫。該成語源自于《論語·子罕篇》:“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而後乃知歲之不待人也。”意為寒冷的時候,才知道松柏樹後枯萎;再後才知道歲月不等人。

在繁體字中,刻不待時的寫法為「刻不待時」。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刻不待時古字的寫法為「刻俞易時」,其中「」是表示斷點的标記。字形中的「」表示左邊是刀,右邊是人,意味着時間不等人。

刻不待時在句子中常常用來形容時間的緊迫性和寶貴性。例如:“我們正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要意識到刻不待時,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組詞:刻意、刻苦、刻闆、刻畫、刻舟求劍。

近義詞:時不我待、時不可失。

反義詞:從容不迫、得過且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