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石版 ”。1.片狀的石頭。 唐 孟郊 《獻襄陽于大夫》詩:“風漪參差泛,石闆重疊躋。” 唐 皮日休 《寒日書齋即事》詩之二:“盆池有鷺窺蘋沫,石版無人掃桂花。” 茅盾 《當鋪前》:“趿着鞋皮的夥計探頭到門口看了一眼,咳着,把痰吐在街心石闆上。”
(2).一種文具。以石筆在上面寫字,多為兒童習字之用。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石闆漢語 快速查詢。
石闆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四個核心維度,結合權威來源闡釋如下:
指天然開采或人工制成的扁平石料,常用于鋪路、砌牆或作屋頂材料。《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其為“片狀的石頭,多用于建築”。地質學中特指具闆狀構造的闆岩(slate),由黏土岩變質形成,易劈裂成薄闆(《地質學名詞》第二版)。
專指刻有文字或圖案的石碑,常見于墓碑、紀念碑及書法碑刻。如《漢語大詞典》釋例:“寺院立石闆镌刻捐資者名錄”。此類石闆承載曆史信息,如山東曲阜孔廟碑林、西安碑林博物館的曆代碑刻均為典型代表(《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卷》)。
作為中國傳統建築的重要材料,石闆廣泛用于民居、園林的地面鋪設及瓦作。宋《營造法式》載有“石作制度”,詳述石闆加工與砌築技法。閩南地區“出磚入石”建築、徽州石闆古道均體現其工藝價值(《中國建築史》)。
舊時學童練習書寫的石闆(slate board),以深色石片配石筆使用。清《燕京歲時記》記載:“蒙童以石闆摹字,可反複擦拭”,此物直至20世紀中期仍見于鄉村學堂(《中國教育史》)。
權威來源索引
“石闆”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指天然形成或加工後的扁平石料,常用于建築、鋪路等場景。例如:
一種以石質材料制成的書寫闆,通常配合石筆使用,供兒童練習寫字。例如: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日常用法及文化衍生含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動漫設定,可參考相關來源。
白面書郎閉門掃軌不待蓍龜采芹人虿尾蟲禅閣長生牌位伧歌陳疴粗壯翢翢道明燈油東溜方頭不律犯忌歌堂共産主義青年團狗跑兒浮光音閨客郭舟紅氍毹講祀箭壺減息機急禁春進住懼怖駿珍空沉扣日子款表狼扈淩逼明表奈向牛馬牆披覽鋪列千佛山旗地輕簡頃刻青瓊忍耐力商埠聲呐時馔水陽桃觀桃李土木之變望夫歌甕中捉鼈蚊煙蚊煙香五言金城鮮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