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石版 ”。1.片状的石头。 唐 孟郊 《献襄阳于大夫》诗:“风漪参差泛,石板重叠躋。” 唐 皮日休 《寒日书斋即事》诗之二:“盆池有鷺窥苹沫,石版无人扫桂花。” 茅盾 《当铺前》:“趿着鞋皮的伙计探头到门口看了一眼,咳着,把痰吐在街心石板上。”
(2).一种文具。以石笔在上面写字,多为儿童习字之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石板汉语 快速查询。
石板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四个核心维度,结合权威来源阐释如下:
指天然开采或人工制成的扁平石料,常用于铺路、砌墙或作屋顶材料。《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其为“片状的石头,多用于建筑”。地质学中特指具板状构造的板岩(slate),由黏土岩变质形成,易劈裂成薄板(《地质学名词》第二版)。
专指刻有文字或图案的石碑,常见于墓碑、纪念碑及书法碑刻。如《汉语大词典》释例:“寺院立石板镌刻捐资者名录”。此类石板承载历史信息,如山东曲阜孔庙碑林、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历代碑刻均为典型代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材料,石板广泛用于民居、园林的地面铺设及瓦作。宋《营造法式》载有“石作制度”,详述石板加工与砌筑技法。闽南地区“出砖入石”建筑、徽州石板古道均体现其工艺价值(《中国建筑史》)。
旧时学童练习书写的石板(slate board),以深色石片配石笔使用。清《燕京岁时记》记载:“蒙童以石板摹字,可反复擦拭”,此物直至20世纪中期仍见于乡村学堂(《中国教育史》)。
权威来源索引
“石板”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指天然形成或加工后的扁平石料,常用于建筑、铺路等场景。例如:
一种以石质材料制成的书写板,通常配合石笔使用,供儿童练习写字。例如: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文献、日常用法及文化衍生含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动漫设定,可参考相关来源。
唱文书伧歌赤轴凑份子戴眼澹宕祷祀点洗鹅管石贰味风涟俸钱扶危持颠府衙赶档子高根管晏桂兔果腹贺遂胡肥锺瘦乎号讲讽江湘基扃急困惊灰隽人犒享揽辔澄清掠影浮光铃语灵钥廪食临危下石流酥沦化梅花纸帐靡雕命历牛皮匠欺僭清泚人工免疫三把刀闪烁其辞勝衣甚至于收掇戍主琐尾流离晩间无明乡思小妻小竖子孝性谢落西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