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ter and be stationed in] 同“進駐”
進住鄂縣。——《資治通鑒》又
進住夏口。
猶進駐。《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備 進住 夏口 ,使 諸葛亮 詣 權 , 權 遣 周瑜 、 程普 等行。”《晉書·顧衆傳》:“ 衆 進住 吳城 ,遣督護 朱祈 等九軍,與 蘭陵 太守 李閎 共守 庱亭 。”
“進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拼音為jìn zhù,意為“進入并駐紮”,與“進駐”同義。常見于描述人員或團體進入某地并停留的行為,例如軍隊、使團等。例如《三國志》中記載:“備進住夏口”即指劉備駐紮在夏口。
曆史與文獻用例
在古籍中,“進住”多用于軍事或政治場景,強調正式駐紮或占據。例如《晉書·顧衆傳》提到“衆進住吳城”,指顧衆率軍駐紮吳城。
與現代詞彙的區分
現代用法擴展
在當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正式進入某領域或系統”。例如:“新政策進住基層”指政策開始實施并紮根。
注意事項
該詞使用頻率較低,日常交流中更常用“進駐”或“入住”。若在文獻或正式文本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如需進一步查詢古籍原句或現代例句,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進住是一個常用的詞語,通常指的是到達并居住在某個地方。以下是對進住一詞的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的解釋。
進住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進(辶部)和住(人部)。進的部首是辶,總筆畫數為11;住的部首是人,總筆畫數為2。
進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進一詞最早表示“朝見”、“親自去見”之意,後來逐漸擴展為到達某地的意思。住一詞表示停留、居住,二者合并後表示到達并在某個地方停留居住。
進住的繁體字為進住。
古代漢字中,“進”字的寫法有多種,比如《說文解字》中的寫法是辶龰,其意指行人逐步前進的意象;而“住”的寫法相對穩定,為人+主,表示人類建築物的主要部分。
1. 他今天到我們學校進住了。
2. 這批外國遊客進住了我們的酒店。
3. 雖然隻是臨時進住,但我仍然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進住的組詞可以是進出、進入、住宅、住戶等。
進住的近義詞包括進駐、進居、入住、居留等。
進住的反義詞可以是離開、出發、出差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