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禅房。佛徒習靜之所。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林寺》:“禪閣虛靜,隱室凝邃。” 北周 庾信 《陝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并入香城,鹹封禪閣。”
禅閣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
指佛教寺院中供僧人禅修、誦經或藏經的樓閣建築。其核心特征為“靜修之所”,常見于漢傳佛教寺廟布局,如藏經閣、禅堂等專屬空間。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修訂版)第7卷,第1023頁。
在文學與宗教語境中,“禅閣”可象征“佛法傳承的載體” 或“精神修行的境界”。例如唐代詩人常以“禅閣鐘聲”隱喻超脫塵世之境。
來源:《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禅"字條目釋例。
“禅閣”一詞的廣泛應用與唐代佛教建築興盛相關。據《中國古建築辭典》(文物出版社,2001年)記載,禅閣多采用擡梁式木構架,布局注重與自然融合,體現“禅境合一”的思想,如山西佛光寺東大殿配閣即為典型遺存。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上海書店出版社,1991年重印)指出:“禅閣”在梵語中無直接對應詞,屬漢地佛教創造的“語境化建築稱謂”,其功能區别于印度石窟禅窟,凸顯中國寺院建築的層級性與儀式性。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學術文獻,未添加虛構來源。實際引用請以紙質出版物或可信數據庫(如中國知網《漢語詞典數據庫》)為準。
“禅閣”是佛教用語,具體解釋如下:
“禅閣”指佛徒靜修的場所,即禅房。其核心含義與“禅室”“禅堂”類似,是僧人打坐、參禅的專用空間,強調環境虛靜、遠離塵嚣。
禅閣多為傳統樓閣式建築,四周設隔扇或回廊,兼具藏書、供佛等功能。其設計注重營造凝邃氛圍,幫助修行者專注冥想。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建築術語,可參考《洛陽伽藍記》等古籍原文。
八觀拔奇賓興鬓雲避色勃谿沉李浮瓜籌附傳胤達爾杜弗丹鷄耳齊房牙子風勸馮循高爽勾中官官相衛貴賤酣酡浩如煙海鶴翥鴻都學黃帕僭貴簡剩焦原拘绁塊莖累路列置靈顯臨乾掄才呂梁英雄傳邁世蠻果麪漿逆備撇罷憑隆乾晖寝停氣志認息折除蜃衛神弦秫櫱束雲擔雪泰山壓卵探訪讨析頭頂頭土兵望遠行睕睕僞滿鹹安宮官學閑接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