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減少停止。《宋書·庾悅傳》:“今 江 右區區,戶不盈數十萬,地不踰數千裡,而統司鱗次,未獲減息。”
(2).降低利息。
“減息”是經濟領域的常用術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及作用:
基本定義
減息指中央銀行或金融機構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的行為。其核心目的是通過調整市場資金成本,影響經濟活動的供需關系。例如,存款利率降低會減少儲蓄收益,促使資金流向消費或投資領域。
作用機制
曆史與延伸含義
古代文獻中“減息”也有“減少停止”的用法(如《宋書》中“未獲減息”),但現代經濟語境下主要指利率調整。
提示:減息常與“加息”對應,兩者均是貨币政策工具。若需了解具體政策案例(如中國近年利率調整),可參考央行官網或財經新聞。
《減息》是指降低利率或減少利息支出的行為。在經濟學中,減息是央行采取的一種貨币政策措施,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或存款利率,來促進經濟增長和穩定貨币市場。
《減息》的拆分部首是“⺦”和“金”,部首“⺦”表示四種穗類作物,而部首“金”表示與金屬、錢財有關的字。字形構造中,“⺦”在左側,而“金”在右側。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減息》是由簡體漢字演變而來,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減息”。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因書法風格和文化背景而有所變化。關于《減息》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可以參考《康熙字典》中的寫法,但要注意,這些寫法與現代漢字書寫有些差異。
1. 為了促進經濟增長,政府決定減息。
2. 銀行近期宣布将對貸款利率進行減息。
減息通常可以和其他詞彙組合,形成一些相關的詞組,如:
1. 減息政策
2. 減息幅度
3. 減息影響
4. 減息預期
與《減息》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降息
2. 調低利率
3. 貸款利率下調
與《減息》意思相反的詞語是:
1. 提息
2. 加息
3. 上調利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