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碧玉。 唐 皮日休 《懷華陽潤卿博士》詩之二:“料得虛皇新詔樣,青瓊闆上緑為文。” 宋 梅堯臣 《乾明院碧鮮亭》詩:“青瓊作枝鈿為葉,丹鳳未食蒼鼠走。”參見“ 碧玉 ”。
(2).喻指茶葉。 唐 皮日休 《茶中雜詠·茶竈》:“青瓊蒸後凝,緑髓炊來光。”
“青瓊”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解釋:
指代碧玉
該釋義源于唐代文學作品,如皮日休《懷華陽潤卿博士》詩中提到“青瓊闆上綠為文”,此處“青瓊”比喻碧玉的色澤與質地,象征珍貴與清透。
喻指茶葉
唐代飲茶文化興盛,文人常以雅稱代指茶。皮日休在《茶中雜詠·茶竈》中寫道“青瓊蒸後凝”,将茶葉的翠綠與玉質光澤結合,賦予詩意化的表達。
部分網絡資料提到“青瓊是一座中世紀小城”,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或曆史記載支持,可能為現代虛構或誤傳。建議以古典文學中的釋義為主。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古典詩詞中的用法更偏向前兩種釋義。
《青瓊》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種珍貴的玉石。它通常呈現出青色或者翠綠色的外觀,質地溫潤細膩,晶瑩剔透。這種玉石在中國古代被人們視為吉祥和美好的象征,常用于制作飾品、器皿等藝術品。
《青瓊》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青字的部首“青”,右邊是瓊字的部首“王”。其中,青字部首“青”代表着與顔色相關的意義,瓊字部首“王”則表示跟玉石有關。
青字的筆畫數為8畫,瓊字的筆畫數為12畫。
《青瓊》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最初由于古代人們對玉石的一種稱呼,後來逐漸演變成指代一種特殊的玉石。在古代文獻中,青瓊一詞首次出現是在《呂氏春秋·伐賊策》中。
在繁體字中,青瓊保持相同的字形,沒有變化。
古代漢字對于青瓊常采用的是篆書和隸書的形式。篆書是古代印章上使用的字體,筆畫含婉約而獨特的韻味。隸書則是古代文書、碑刻上常見的字體,書寫流暢而規整。
篆書和隸書在書寫青瓊時,表現出了較為硬朗和嚴謹的特點。整體字形嚴謹美觀,給人一種古樸而典雅的感覺。
1. 他佩戴着一塊青瓊制成的玉佩,煞是好看。
2. 這套青瓊餐具是明代的傳世之作,非常珍貴。
1. 青翠:形容植物顔色鮮綠、明亮。
2. 青春:指年輕的時光,也可形容事物色彩鮮明、富有活力。
1. 翠玉:與青瓊相似的一種指代玉石的詞語。
2. 蒼玉:也是指玉石,但側重于形容玉石的質地蒼老、深沉。
1. 紅寶石:不同于青瓊的一種寶石,色澤鮮紅。
2. 黑瑪瑙:與青瓊色澤截然不同的一種玉石,黑色或暗紅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