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恪守不渝”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詳細解析:
拼音:kè shǒu bù yú
解釋:指嚴格遵守某種承諾、原則或信念,絕不改變。其中:
該成語強調對原則或信仰的堅定性,適用于正式或莊重的表達場景。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杜詩言志》《尚書》等文獻。
《恪守不渝》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堅定地遵守,不改變或動搖。它形容一個人在原則、道德、信念等方面堅定不移地遵循和堅持,不受外界影響或誘惑。
《恪守不渝》的部首是心(xīn),它是由心字旁(忄)和四橫(丿)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3筆,其中心字旁有3筆,四橫有10筆。
《恪守不渝》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的一篇《述而》中,原文為:“君子恪守誠信,而不違法也。”後來演變為成語,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秉持原則不動搖的态度。
恪守不渝的繁體字為恪守不渝。
在古時候,恪字的寫法和現在大緻相同,不過它是由心字頭(㣺)和百旁(白)組成。守字的寫法是由宀字頭(宀)和修飾部分組成,不過修飾部分的形狀稍有不同。
他是一個恪守不渝的人,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會動搖。 恪守不渝的原則是他成為成功人士的關鍵。 隻有恪守不渝的信念,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恪守、忠誠、堅守、保持、遵守
恪守不移、全心全意、堅守不渝、忠誠不二、一心一意
動搖不定、背信棄義、不忠不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