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味的意思、道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味的解釋

(1).佛道教義之真意。《世說新語·方正》“昔嘗與 元 明 二帝、 王 庾 二公周旋” 劉孝标 注引《高逸沙門傳》:“ 晉 元 明 二帝,遊心玄虛,託情道味。” 唐 崔融 《報李少府書》:“夕飽儒珍,朝充道味。” 宋 周邦彥 《汴都賦》:“上方咀嚼乎道味,斟酌乎聖澤,而意猶未快,又欲浮槎而上,窮日月之盈昃,尋天潢之流派。”

(2).超凡出世的情志。 唐 李乂 《送沙門弘景道俊玄奘還荊州應制》詩:“ 漢 珠留道味, 江 璧返真源。” 元 楊載 《題廣寒龍先生詩卷》詩之三:“古來聞有列仙儒,栖宿巖巒道味腴。”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十》:“故世味不澹者,道味不濃;熟處不生者,生處不熟。”

(3).指文章的内容與文辭的色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附會》:“贊曰:篇統間關,情數稠疊。原始要終,疎條布葉,道味相附,懸緒自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味"一詞在漢語詞彙體系中具有複合型語義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的釋義:

一、哲學本體層面 指道學思想中蘊含的深層意蘊與精神體驗,源自道家"體道"的認知方式。如《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生成論中,道作為宇宙本原所蘊含的玄妙特質,需通過"味"的直覺體悟方能感知。清代王夫之《周易外傳》将此闡釋為"道味者,非言可傳,惟心能契",強調其超越言語的體驗性特征。

二、文學審美層面 在詩學批評中特指作品蘊含的哲理意趣,如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辨》評陶淵明詩"質而實绮,癯而實腴",即指其詩作在質樸語言下潛藏的深遠道味。明代胡應麟《詩薮》更明确将"道味"列為詩品标準,認為"詩貫六義,首貴道味,次乃文采"。

該詞的語義演變軌迹顯示:魏晉時期主要作為宗教修行術語,唐宋後逐漸向文學審美範疇遷移,至明清完成術語化定型。現代《漢語大詞典》收錄此詞,釋義為"道德修養的意趣"與"哲理的體悟"(《漢語大詞典》第10卷,1993年版)。當代語言學家王甯在《古漢語詞義論》中指出,該詞構成體現了漢語"以具象喻抽象"的造詞特點(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

網絡擴展解釋

“道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綜合了佛道思想、精神境界及文學表達:

  1. 宗教哲學内涵
    指佛、道教義中的核心真谛,強調對玄妙真理的體悟。例如《世說新語》注引《高逸沙門傳》提到晉代帝王“遊心玄虛,托情道味”,體現對宗教哲理的沉浸。

  2. 超凡的精神境界
    形容超脫世俗的情志與修養,如唐代李乂詩句“漢珠留道味,江璧返真源”,元代楊載稱隱士“栖宿岩巒道味腴”,均指向淡泊名利的出世情懷。

  3. 文學創作特質
    在文章分析中,指内容思想與文辭風格的融合。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提出“道味相附,懸緒自接”,強調思想深度與表達形式的統一。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文心雕龍》或唐代詩文選注。

别人正在浏覽...

安靖白首郎被酒餔糟歠醨成本核算寸箋颠隊疊繼地球儀棣棠兒事法岸泛索膏脣拭舌宮帷狗蠅胡子古胡宏度呼哈昏睡霍地間種皎晶晶較通教诏雞蟲得喪寄厝箕服金棗九筮開發銀行孔門樂成冷月曆曆可辨靈蹤囊被偏轉遷善契經黥卒親知瓊钑齊司封軟硬不吃銳利三大殿三鼓賞望沙子燈堂廚天生同年生痛痛切切頭等柝汲甕子無口詩令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