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部尚書之職。 明 申時行 《題清秋出塞圖》詩:“安得再起司馬登戎樞,坐紆長策銷隱虞,國威震疊邊人蘇。”
“戎樞”為漢語複合詞,由“戎”與“樞”二字組合而成。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戎”本義指古代兵器的總稱,引申為軍事、戰争或軍隊,如《禮記·月令》載“以習五戎”即指操練兵器;“樞”原指門戶的轉軸,後借喻關鍵性職位或決策核心,如《史記》中“天下之樞”形容戰略要地。
二字連用構成“戎樞”,可解作“軍事領域的核心機構或決策要職”。這一用法多見于古典文獻,例如明代《武備志》提及“總戎樞者,掌兵符而調四方”,指掌握兵權、調度軍隊的核心部門。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用以強調軍事指揮系統的中樞職能。
“戎樞”是一個古代官職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指兵部尚書之職,即古代中央機構中掌管軍事事務的最高行政長官。該詞由“戎”(軍事)和“樞”(樞紐、關鍵)組合而成,凸顯其在軍事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字義解析
曆史用例
明代申時行在《題清秋出塞圖》詩中提到:“安得再起司馬登戎樞”,此處借“戎樞”表達對軍事統帥的期望。
補充說明
該詞屬于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繁體形式為“戎樞”,讀音為「róng shū」,結構為半包圍(戎)與左右(樞)組合。
若需查看更多古代官職術語,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擴展内容。
哀耗矮胖槟榔傳呼電話處囊逴邁祠位黮黯等頭空觝距東浙三黃渎斁阨曲方嚴高調照片鼓吹手貴閥詭殊紅藍畫具假癡不癫家生孩兒擊鉢催詩井磑晶狀體金駕錦壤金素積帳舉名舉坐苛待料豆兒緑弦悶棒氓家抹牌南谯南夷嫔娥七辯青绮門親賞熱和攝提戍兵順谏速訟唐臨晉帖淌牌坦言頽敝穨弛慰勉吳下阿蒙無庸置辯縣斾小球信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