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崇明的意思、崇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崇明的解釋

(1).尊崇。《後漢書·樊準傳》:“故雖 大舜 聖德,孳孳為善; 成王 賢主,崇明師傅。”《魏書·世宗紀》:“莫不崇建膠序,開訓國胄,昭宣《三禮》,崇明四術。” 宋 阮閱 《詩話總龜後集·達理》:“ 涪陵 譙天授 牧牛圖詩一章,言其崇明禮法,目無邪視。”

(2).猶高明。指卓越傑出的人物。 南朝 宋 鮑照 《拟古》詩之五:“ 管仲 死已久,墓在西北隅;後面崔嵬者, 桓公 舊塚廬。君來誠既晚,不覩崇明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崇明"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均源自權威漢語詞典:


一、動詞性含義:發揚光大、顯揚

釋義:指使某種事物(如德行、功業、文化等)得到彰顯、提升或推廣。

出處:

  1. 《漢語大詞典》:

    "崇明"意為"尊崇而光大之",強調對高尚品質或事業的推崇與弘揚。例如《後漢書·張衡傳》中"将崇明軌"即表達推行光明正道之意。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

    釋為"尊奉并顯揚",多用于描述對禮法、德行的倡導,如《禮記·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可引申此意。

    (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


二、名詞性含義:地名(上海市崇明區)

釋義:中國第三大島,長江入海口沖積形成的沙島,現為上海市轄區。

出處:

  1. 《中國地名大辭典》:

    "崇明"因五代時期置"崇明鎮"得名,取"崇"(高聳)、"明"(開闊)二字,寓意地勢高顯、水域澄明。

    (來源:崔乃夫主編《中國地名大辭典》,商務印書館)

  2. 《辭海》(第七版):

    崇明島是世界最大的河口沖積島,面積約1267平方公裡,以生态農業和濕地保護區聞名。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


"崇明"兼具動詞的抽象意義(弘揚光大)與具體地名指代(上海崇明島),二者均承載文化内涵:前者體現傳統價值觀中對德行的推崇,後者反映地理特征與曆史淵源。

網絡擴展解釋

“崇明”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主要分為成語含義和地名含義兩類:


一、成語含義

  1. 基本釋義
    “崇明”由“崇”(尊敬、推崇)和“明”(高明、顯赫)組成,表示對人或事物的高度尊崇與推崇。例如《後漢書》中“崇明師傅”即強調尊師重道。

  2. 引申含義

    • 尊崇禮法:如宋代文獻提到“崇明禮法,目無邪視”。
    • 指代傑出人物:南朝鮑照詩中用“崇明”形容卓越人物。

二、地名含義(崇明島)

  1. 名稱由來

    • 五代時期:始稱“崇明鎮”,“崇”取高聳之義,“明”指清明平坦,合指“高出水面且平坦的明淨沙洲”。
    • 明代調整:朱元璋将“祟明”改為“崇明”,強化儒家“光明通達”的價值觀。
  2. 曆史與文化

    • 行政變遷:從唐代沙洲到元代的“崇明州”,再到明清的“崇明縣”,因沙洲漲坍多次遷治。
    • 文化象征:崇明學宮(現崇明博物館)為代表,承載海島墾拓精神,湧現沈廷揚、王清穆等曆史名人。
    • 生态意義:現為世界最大河口沖積島,被譽為“長江門戶”“東海瀛洲”。

三、總結

如需進一步了解崇明島詳情,可參考崇明學宮展覽或官方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晻暧百日黃寶華暴謾犇競布客齒亡舌存蜍兔慈惠摧堅陷陣存楚蹴破大搜大頭小尾釣名沽譽丢人現眼動事端整笃密笃耨惡狠鳳臆龍鬐焚煎拊視槁枲高燕谷物法故冢壞衣揮發性胡桃嘉奬錦帆天子矜惜九天攬月酒租畯臣抗行匡救糧餉毛團把戲駡市搶奪青烏說奇偏榷巧沙市社會利益升官發財鼠耗水調歌頭舒翼探撫踢鍵兒脫度文服蝸蚓詳驗絃心惜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