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朝旨的意思、朝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朝旨的解釋

(1).朝廷的旨意。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朝旨以董司嶽牧,敷興邦教。”《南史·王鎮之傳》:“有 鮮于文粲 與 晏 子 德元 往來,密探朝旨,告 晏 有異志。”

(2).朝廷的命令。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其公試省試考官,則臨時委朝士及監司太守舉儒醫,取朝旨點差,庶幾人知習學,不至以庸醫殺6*人。” 清 趙翼 《瓯北詩話·陸放翁年譜》:“自註‘予将赴 僰道 ,被命東歸。’蓋史部選 叙州 ,而朝旨令赴行在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朝旨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朝旨"一詞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個主要方向:

一、朝廷政令 指古代中央政府發布的行政命令或法律文件。如《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為"朝廷的旨意",常見于唐宋文獻。典型用例可見《舊唐書·李昭德傳》:"昭德受朝旨,被告身者必挫辱之。"

二、公文形式 特指以皇帝名義頒布的官方文書制式。《辭源》釋作"朝廷诏令的文種",其形制包含制、敕、冊等類别,如《唐六典》卷九載:"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二曰制書,三曰慰勞制書,四曰發日敕……"此分類體現了古代文書制度的嚴密性。

該詞在《全唐詩》中亦見文學化使用,如張籍《贈趙将軍》"承恩新拜上将軍,當直巡更近五雲。天下表章經院過,宮中語笑隔牆聞",雖未直用"朝旨"二字,但生動反映了朝廷文書傳遞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朝旨”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朝廷的旨意
    指帝王或中央政府發布的決策、政令或指示。例如南朝梁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提到“朝旨以董司嶽牧,敷興邦教”,意為朝廷通過旨意任命官員以推行教化。

  2. 朝廷的命令
    強調具有強制性的官方指令。如宋代俞文豹《吹劍四錄》記載“取朝旨點差”,即根據朝廷命令選拔官員。

二、曆史用例與擴展

三、綜合定義

“朝旨”是古代政治語境中的專稱,兼具“決策内容”與“行政命令”的雙重性質,其權威性直接源于皇權或中央政權,常見于史書、政論類文獻。


說明: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提及“宗教參拜”等釋義,但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誤讀,建議以高權威來源(如漢典、曆史文獻)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謗亵避謗避宮殿不當穩便不敢越雷池一步部衆采衣常川澄空誠虔床頭捉刀人窗子串戲醇醉倒口低眉折腰噩耗放沖發嘔風麗谷稗詭色古義濠隍鴻卓畫餅昏晝湔浣鏡變舉隅來昆戀纏連衽廉恕扪參免去妙娥磨轉蹑捕匏鬥匏琴強志前頭青瑣拜蜷蜿人門入房散更世塵四上私知傥論體癬頹然王會圖網住喂料霧鬟祥景枭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