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繫辭下》:“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後即以“射隼”為待機殲敵之喻。 清 顧炎武 《陸貢士來複述草疏攻鄭鄤事》詩:“然犀久荷先皇燭,射隼能忘俠士心。”
“射隼”是一個源自《周易》的典故性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該詞字面指“用弓箭射殺隼(一種猛禽)”,但實際為比喻用法,表示“君子預先準備工具,等待時機行動以制服敵人”。核心内涵強調“藏器于身,待時而動”的智慧,即通過充分準備與把握時機解決問題。
出處與原文
源自《周易·系辭下》:“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孔子對此注解:“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延伸比喻
後世将“射隼”引申為兩種情境:
現代應用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強調“準備充分後精準行動”的智慧,例如描述企業競争策略或個人職業規劃時,可借“射隼”比喻謀定後動的決策過程。
注:各網頁對詞義的解釋基本一緻,差異主要在于補充信息詳略。建議優先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如)的完整釋義。
射隼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射擊獵隼,是指利用箭射中獵隼進行狩獵活動。
射隼的部首是射(shè),旁邊的部首是隼(sǔn)。射的筆畫數為10,隼的筆畫數為9。
射隼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增廣賢文·五事》的卷首條,用以比喻人才被埋沒。在繁體中,“射隼”這個詞通常寫作「射隼」。
在古代,射隼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漢代的《康熙字典》中,射隼的寫法是「射隼」。不同曆史時期和地區的字書也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1. 他技藝高超,常常能一箭射隼。
2. 這個部落的獵人擅長射隼,每次狩獵都能帶回豐富的獵物。
1. 射手:指善于射擊的人。
2. 射箭:進行射擊活動。
3. 獵隼:指用于狩獵的隼。
射隼的近義詞包括射鵰、射雕,都指射中猛禽進行狩獵。
射隼的反義詞是放隼,指放飛捕獲了的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