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謂郁結成硬塊。《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上>》:“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集注引 喻昌 曰:“痞硬者,正虛邪實,中成滞礙,痞塞而不通也。”《醫宗金鑒·傷寒心法要訣·少陽可吐可汗可下》:“胸滿熱煩梔子豉,痞硬沖喉瓜蒂平。”注:“胸滿痞硬,氣上沖喉不得息者,太陽、少陽重邪也,宜瓜蒂散吐之。”
“痞硬”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
性格描述(日常用語) 指人的性格古怪剛硬、難以接近,表現為不拘小節且行事乖張。該詞由“痞”(指行為乖張)和“硬”(指性格剛強)組合而成,多用于形容表面散漫但内在固執的人。
中醫術語 指體内氣血或邪氣郁結形成的硬塊,常見于胸腹部病症描述。例如《醫宗金鑒》記載:“心下痞硬”指胃脘部有堵塞感并觸及硬塊,“胸滿痞硬”則涉及胸腔氣滞。
兩類含義的差異主要源于語境:
注:現代漢語中“痞硬”較少使用,日常交流推薦用“孤僻固執”“痞氣”等替代詞表達性格特征,中醫場景需結合具體脈象和體征判斷。
《痞硬》是一個用于形容人的詞語,多用于年輕人之間。它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做事情時咄咄逼人,态度強硬,有點剛愎自用的樣子。
根據《辭海》,痞(pǐ)的部首是疒(病),它的筆畫數是10;硬(yìng)的部首是石,它的筆畫數是10。
《痞硬》這個詞最早流行于網絡,是年輕人之間自創的網絡俚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個性特點。
《痞硬》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痞硬」。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痞硬」這個詞在古時候可能沒有出現,因為它是現代網絡時代的新詞彙。
1. 最近公司新來了一個員工,他總是痞硬地對待同事,不願意聽取别人的意見。
2. 他雖然外表看起來挺痞硬的,但是内心卻很善良。
痞硬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詞,如:痞硬風格、痞硬性格、痞硬态度等。
痞硬的近義詞包括剛愎、霸道、強硬。
痞硬的反義詞可以是溫和、柔軟、謙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