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joint]
(2) 動物骨骼的骨塊(如股骨和髋骨)之間的連接點
(3) 起關鍵作用的環節
在關節上,他的話,就變成不可遏止的力量。——劉白羽《火炬與太陽》
(4) [articulation]∶脊椎動物骨骼的骨與軟骨之間的接合處
膝關節
(5) [say in secret]∶舊時指暗中說人情、行賄勾通官吏的事
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宋史·包拯傳》
打通關節
(1).骨頭互相連接的地方。《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關節不利屈伸。” 宋 葉適 《戴少望書》:“道引關節,屏閑思慮。” 韓北屏 《非洲夜會·不巧的巧遇》:“那個家夥得意了,把手指關節弄得咯咯作響。”
(2).關鍵;重要環節。 唐 韓愈 《殿中侍禦史李君墓志銘》:“其説汪洋奧美,關節開解,萬端千緒,參錯重出。”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四·銑鋧》:“必多讀史傳,則此等事自能燭照源流,洞見真妄,迺學問中一大關節,不可不知。” 清 許秋垞 《聞見異辭·文引孫行者》:“一士子應鄉試,主考係世交,往讨關節,雖不卻,但雲破題内須嵌‘孫行者’,方可中式。” 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三章:“ 周仆 在幾個關節問題上作了發揮。”
(3).指暗中行賄勾通官吏的事。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上:“ 瑤英 善為巧媚, 載 惑之,怠於塵務,而 瑤英 之父曰 宗本 ,兄曰 從義 ,與 趙娟 遞相出入,以構賄賂,號為關節。”《水浒傳》第六二回:“ 蔡福 、 蔡慶 兩箇商議定了,暗地裡把金子買上告下,關節已定。”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 曹操 :哼,這豈不是暗通關節嗎?”參閱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二》。
(4).暗號。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二折:“那婦人呵,他唱一句為關節,那喬才呵,他應一句到來也。” 明 葉憲祖 《易水寒》第四折:“我想 燕 人不曉 秦 聲,不免即在琴聲之内,暗送一個關節,我王可以脫身也!”
(5).囑咐。
(6).機謀;計謀。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三折:“你為公事來到這些,不知你怎生做兀的關節?”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四折:“明明的這關節有何難見,險些把一家兒恩多成怨。”
(7).指談話中故意停頓不說使人懸念的關子。 趙樹理 《三裡灣·有沒有面》:“他賣了這麼個關節,大家自然要追問。”川劇《譚記兒》第四場:“大人,你又何必賣關節。”
“關節”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核心解釋:
關節是人體或動物骨骼系統中相鄰骨塊之間的連接結構,具有活動功能。由以下部分組成:
若需更專業的醫學解剖圖示或具體疾病的病理機制說明,建議咨詢專業醫療機構。
關節是一個詞語,指的是物體相互連接的部分或節點。它是由“關”和“節”兩個字組成。
“關”是關節的部首,也是一個單獨的漢字,表示門戶關閉或連接的意思。它由“千”和“舌”兩個部首組成,拆分後的筆畫順序是先寫“千”,再寫“舌”。
“節”是關節的另外一個部分,也是一個單獨的漢字,表示連接的意思。它由“米”和“節”兩個部首組成,拆分後的筆畫順序是先寫“米”,再寫“節”。
“關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關節通常指人體骨骼的連接點,如手腕、膝蓋等。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擴展到了其他物體的相互連接部分。
繁體字中,“關節”是“關節”的寫法,保留了字形的完整性,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關節的“關”字通常寫作“關”,其字形稍有變化,但整體意思沒有改變。
例句:
他的關節靈活度很高,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
組詞:肩關節、腕關節、膝關節
近義詞:接頭、節點
反義詞:分離、脫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