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繫辞下》:“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后即以“射隼”为待机歼敌之喻。 清 顾炎武 《陆贡士来复述草疏攻郑鄤事》诗:“然犀久荷先皇烛,射隼能忘侠士心。”
“射隼”是一个源自《周易》的典故性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该词字面指“用弓箭射杀隼(一种猛禽)”,但实际为比喻用法,表示“君子预先准备工具,等待时机行动以制服敌人”。核心内涵强调“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智慧,即通过充分准备与把握时机解决问题。
出处与原文
源自《周易·系辞下》:“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孔子对此注解:“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延伸比喻
后世将“射隼”引申为两种情境:
现代应用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强调“准备充分后精准行动”的智慧,例如描述企业竞争策略或个人职业规划时,可借“射隼”比喻谋定后动的决策过程。
注:各网页对词义的解释基本一致,差异主要在于补充信息详略。建议优先参考高权威性来源(如)的完整释义。
射隼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射击猎隼,是指利用箭射中猎隼进行狩猎活动。
射隼的部首是射(shè),旁边的部首是隼(sǔn)。射的笔画数为10,隼的笔画数为9。
射隼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出现在《增广贤文·五事》的卷首条,用以比喻人才被埋没。在繁体中,“射隼”这个词通常写作「射隼」。
在古代,射隼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汉代的《康熙字典》中,射隼的写法是「射隼」。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字书也可能会有一些变化。
1. 他技艺高超,常常能一箭射隼。
2. 这个部落的猎人擅长射隼,每次狩猎都能带回丰富的猎物。
1. 射手:指善于射击的人。
2. 射箭:进行射击活动。
3. 猎隼:指用于狩猎的隼。
射隼的近义词包括射鵰、射雕,都指射中猛禽进行狩猎。
射隼的反义词是放隼,指放飞捕获了的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