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束。《詩·衛風·有孤》“之子無帶” 漢 鄭玄 箋:“帶所以申束衣。”《三國志·魏志·董昭傳》:“ 奉 少黨援,将獨委質。鎮東、 費亭 之事,皆 奉 所定。又聞書命申束,足以見信。”
“申束”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申束”的核心含義為約束,指通過語言或行為對自身或他人進行限制。
由“申”和“束”組成:
古代文獻引證
現代引申義
形容因顧慮權威或地位而不敢直言,例如下屬對上級的意見保持謹慎态度。
注: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7)重複了基礎釋義,此處未單獨引用。如需查看完整來源,可參考《漢語詞典》或《三國志》相關注釋。
申束(shēn sh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表達形式或方式受到限制或約束。
申束的拆分部首是⺦和⺊,總共有11畫。
申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其形狀與現代的寫法基本相似。
申束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略有不同,為「申縛」。
古代漢字的寫法較為簡化,申束的古漢字寫法為「申縛」。
以下是一些使用申束的例句:
1. 他因為受到貧困的申束而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
2. 此事必須按照規定的申束程式進行。
申束的組詞如下:
申報、申請、申述、申辯等。
申束的近義詞有:限制、約束、束縛、控制。
申束的反義詞有:自由、解放、放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