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ke the blame for a fault] 承擔罪過或罪責
承擔罪過或罪責。語出《北史·王昕傳》:“ 昕 曰:‘ 商辛 沉湎,其亡也忽諸。府主自忽傲,僚佐敢任其咎。’” 李劼人 《大6*波》第一部第八章二:“總理如其由我們股東公推的,對于倒款,我們股東當然任咎。”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任咎漢語 快速查詢。
“任咎”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拼音:rèn jiù
基本含義:指主動承擔罪過或罪責,常用于表示對過失的自我問責。
詞源與出處
源自《北史·王昕傳》:“昕曰:‘商辛沉湎,其亡也忽諸。府主自忽傲,僚佐敢任其咎。’”,意為下屬因上級的過失而主動擔責。
構成解析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例如:
近義詞
引咎、擔責、認罪(具體需依語境選擇)。
現代適用性
雖屬古語,但可用于強調責任感的表達,如:“此事決策失誤,我願任咎。”
“任咎”體現了中華文化中強調責任擔當的價值觀,常見于曆史文獻和文學作品中,現代也可用于正式表态。需注意與“引咎辭職”等短語的用法差異。
“任咎”是一個漢字詞組,其中,“任”表示“任何”、“無所不”,“咎”指“過失”、“罪責”。因此,“任咎”意味着“無所不怨”、“無論發生什麼都歸咎于他人或事物”,也可以解釋為“任意推卸責任”。
“任咎”這個詞的部首是“人”,由于“咎”并不常見,因此沒有特定的部首。根據筆畫拆分,它的總筆畫數為9。
“任咎”這個詞最早出自《尚書·馮唐書》:“不生民怨,不任咎疾。”意思是指領導者不能讓人民産生怨恨,也不能推卸責任。此外,繁體字中,“任”寫作“任”,“咎”寫作“咎”,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可能存在一些差異。根據古籍《說文解字》,古時的“任”字在上面有一具象的人形,下面是“壬”字。而“咎”字則由“口”和“又”組成,表示嘴巴受打擊的樣子。然而,隨着演變和規範化的發展,“任”和“咎”的寫法逐漸統一為現代的形式。
1.他總是任咎于别人,從不願意承擔自己的錯誤。
2.作為團隊的領導者,你必須對自己的決策負責,而不是任咎于成員。
1.任意:意思是無約束、自由決定。
2.咎由自取:表示受到不好的結果是因為自己的過錯或錯誤。
3.責任:指應承擔的事物、義務。
近義詞:“推卸責任”,“歸咎于他人”
反義詞:“負責任”,“勇于承擔責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