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ast quarter]∶月球在太陽之西90°時的位相,此時地球上的觀測者可看到月球東邊的半圓,下弦發生在夏曆每月22日和23日
(2) [bottom chord]∶桁架杆件中與橋梁道路相平行一系列底部杆件中的任一根
(3) [lower chord]∶位于桁架下緣的杆件
農曆每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太陽跟地球的聯線和地球跟月亮的聯線成直角時,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呈反“D”字形,這種月相稱下弦。 南朝 宋 鮑照 《登大雷岸與妹書》:“下弦内外,望達所屆。” 唐 陸龜蒙 《别墅懷歸》詩:“題詩朝憶復暮憶,見月上弦還下弦。” ********* 《薄奠》中:“醒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弦月上升的時刻了。”
“下弦”是一個多義詞,主要含義與天文學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時間與現象
指農曆每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此時太陽、地球、月亮的位置形成直角,地球觀測者可見月亮的東側半圓,呈現反“D”形(或“D”形),稱為“下弦月”。
形成原理
月球運行至太陽西側90°時,陽光僅照亮其東半邊,導緻地球上隻能看到月亮的左半圓(北半球視角)。
文學與曆法
古詩詞中常與“上弦”對應,如唐代陸龜蒙“見月上弦還下弦”;《幼學瓊林》記載“下弦謂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在橋梁或建築結構中,下弦指桁架底部與道路平行的杆件,屬于專業術語,如“位于桁架下緣的杆件”。
例句參考:
“素壁斜輝,竹影橫窗掃。空房悄,烏啼欲曉,又下西樓了。”(出自的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月相變化或其他專業釋義,可參考天文學教材或工程學資料。
下弦是一個漢字詞語,既可作為名詞,又可作為動詞。
下弦的拆分部首是“一”和“弓”,共有6畫。
下弦一詞來源于《周易》中的術語,用來形容月球在滿月之後到新月之前的過程。在這一時期,人們會看到月亮的形狀變成一個弦的形狀,所以稱為下弦。
下弦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下弦」,與簡體中文的寫法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下弦的古寫可以是「下弦口」,其中“下”字的下面多加了一條橫線。
以下是使用下弦的例句:
1. 今天是下弦明,夜空中的彎月顯得格外美麗。
2. 他不小心踩着下弦兒,差點摔倒。
下弦一詞的組詞有:下弦明、上弦、月下弦等。
下弦的近義詞有:半月、弦月、殘月。
下弦的反義詞是:上弦、滿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