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俗格的意思、俗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俗格的解釋

世俗的情趣、格調。 宋 梅堯臣 《胡公踈示祖擇之盧氏石詩和之》:“今知賢人趣向同,玩好託情忘俗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俗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一、詞義解釋

“俗格”指世俗的情趣或格調,常與高雅、脫俗的審美取向形成對比。其中:

二、詞源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梅堯臣的詩歌《胡公踈示祖擇之盧氏石詩和之》:“今知賢人趣向同,玩好托情忘俗格。”
此處通過“賢人趣向”與“俗格”的對比,強調文人雅士超越世俗審美的精神追求。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藝術領域,例如:

  1. 評價藝術作品(如詩歌、繪畫)時,形容其風格流于平庸;
  2. 描述某人或某群體的審美傾向缺乏獨特性。

四、現代延伸

當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商業化、同質化現象的批評,例如某些流行文化作品被認為“落入俗格”。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典籍與現代詞典釋義。如需具體例句或深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俗格》的意思

《俗格》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俗世的規格、準繩或規矩。它常用來形容事物的普通、平凡或常見的程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俗格》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亻”和“匚”,共計8個筆畫。

來源

《俗格》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是由古代的文字學家所定義和解釋的。它的用法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文獻和經典作品。

繁體

《俗格》的繁體字為「俗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俗格」有可能使用不同的字形。然而,在傳世文獻中,我們一般見到的仍然是和現代相近的字形。

例句

1. 他不喜歡墨守成規,而是以自己獨特的俗格來行事。

2. 這個故事平淡無奇,毫無俗格可言。

組詞

1. 俗文化:指一種普遍流行的、與傳統文化相對的大衆文化。

2. 格律:指詩歌的形式和規範。

近義詞

普通、常見、平凡

反義詞

精英、非凡、非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