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模則的意思、模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模則的解釋

(1).效法。 漢 蔡邕 《故太尉喬公廟碑》:“凡見公容貌,聞公聲音,莫不熙怡悅懌,思樂模則,來者忘歸,去者願還。”

(2).楷模,準則。《三國志·魏志·阮籍傳》:“ 瑀 子 籍 ,才藻豔逸,而倜儻放蕩,行己寡欲,以 莊周 為模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模則”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較為生僻的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規範、準則”。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由“模”(意為法式、标準)和“則”(意為規範、準則)複合構成,特指可供遵循的典範或制度範式,多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專業領域。例如《魏書·源賀傳》載:“此乃皇代之模則,豈唯削亂而已”,即強調其作為社會行為标杆的意義。

在語言學角度,《現代漢語詞典》雖未單獨收錄該詞,但通過構詞法可分析其語義關聯:“模”指向可複制的标準(如“模型”“模範”),“則”側重行為約束(如“規則”“法則”),組合後強調系統化的行為指南。這種複合詞結構在古漢語中常見,如《周禮》中“以八則治都鄙”的用法即體現類似語義組合。

網絡擴展解釋

“模則”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ó zé,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詞義

  1. 效法
    指學習、模仿他人的行為或準則。例如《三國志·魏志·阮籍傳》中提到“以莊周為模則”,即效法莊周的處世态度()。

  2. 楷模、準則
    作為行為規範或榜樣。漢蔡邕《故太尉喬公廟碑》中形容喬公的德行成為他人“思樂模則”的典範()。

二、詞源與用法

三、相關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參考《三國志》《漢碑》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辯舌碧螺春參實草莢恻容程功吃屈揣占存亡地磁慸介頂上都廁肥茂鳳勒佛頭着糞佛眼相看龜兒子古昔好缺話口袋子姣好接對譏正訣竅菌人科策狼顧相兩院制魯飔魯衞魯拙馬價銀子黏補拟正暖霭普查千金子七拉八扯青海馬秦棧泉火趣禅群叢三凈生財之道生産方式勝任沈悫石骨霜鈇同美相妒同生死共存亡望梅忘身辒辌無關緊要污抔無戲言仙都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