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昭昏蒙的意思、明昭昏蒙的詳細解釋
明昭昏蒙的解釋
昭:明白;蒙:愚昧無知。聰明而通曉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詞語分解
- 明昭的解釋 .謂明智聰察。《詩·周頌·時邁》:“明昭 有周 ,式序在位。” 鄭玄 箋:“昭,見也。”.昭明,分明。 明 張景 《飛丸記·卺合飛丸》:“看鋤強扶弱,曲直明昭。”
- 昏蒙的解釋 愚昧;糊塗詳細解釋亦作“ 昏瞢 ”。亦作“ 昏矇 ”。 .昏暗;陰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雲月昏蒙,不甚可辨。”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火》:“動則煨山嶽而燼原野,靜則燭幽暗而破昏蒙
網絡擴展解釋
“明昭昏蒙”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釋義:指聰明通曉事理的人與愚昧不明事理的人并存的狀态。其中“明昭”指明智、通曉事理,“昏蒙”指愚昧、不明事理。
出處與背景
- 來源:出自唐代韓愈的《獨孤申叔哀辭》:“衆萬之生,誰非天邪?明昭昏蒙,誰使然邪?”。作者通過此句探讨人的聰慧與愚昧是否由天注定。
用法與語境
-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議論性文本,強調人與人之間認知能力的差異,或對命運、天賦的感慨。
- 示例:
“世間明昭昏蒙,各有其道,難以強求一緻。”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智愚有别、賢愚不等
- 反義詞:衆智成城、群策群力
補充說明
- 該成語結構為并列式(明昭+昏蒙),屬中性詞,無明确褒貶傾向。
- 需注意與“明察秋毫”“蒙昧無知”等詞語區分,前者側重對比,後者僅描述單一狀态。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或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明昭昏蒙的意思
《明昭昏蒙》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的智慧或理解力明亮的時候又模糊的狀态,形容人的思維或判斷猶豫不決、迷茫不清。
拆分部首和筆畫
《明昭昏蒙》的拆分部首為日、月、木、艹,共計17個筆畫。
來源
《明昭昏蒙》最早出現在《資治通鑒·唐紀三百零一》一書中,用來形容唐玄宗晚年的政治昏亂。
繁體
《明昭昏蒙》的繁體寫法為「明曨暧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明昭昏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義相同。
例句
1. 他面對選擇時,腦子一片明昭昏蒙,不知道該怎麼辦。
2. 在那場困境中,她感到自己的頭腦近乎明昭昏蒙,無法作出明智的決定。
組詞
明知、明曉、明晰、昭然、昭彰、昏天黑地、昏迷、昏厥、蒙古、蒙昧、蒙冤、蒙騙
近義詞
迷茫、猶豫不決、含糊不清、晦澀難懂
反義詞
明察、明了、明确、清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