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省纳的意思、省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省纳的解释

省察采纳。 汉 王逸 《<楚辞章句>序》:“﹝ 屈原 ﹞遭时闇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懣,遂復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后汉书·贾逵传》:“臣以 永平 中上言《左氏》与图讖合者,先帝不遗芻蕘,省纳臣言,写其传詁,藏之秘书。”《后汉书·独行传·谯玄》:“时数有灾异, 玄 輒陈其变。既不省纳,故久稽郎官。”

谓以少量明器放进墓穴。《礼记·丧服小记》:“陈器之道,多陈之而省纳之可也。” 孔颖达 疏:“多陈之者,谓朋友宾客赠遗明器,多陈列之以为荣也。而省纳之可也者,虽復多陈,不可尽纳入壙,故省少纳之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省纳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现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其核心含义为审察并采纳,特指上位者(如君主、官员)对下属意见或建议的审查与接受。以下从释义、字源、典籍用例三方面详解:

一、释义与用法

二、字源解析

  1. 省(shěng):
    • 本义为视察、审查(《说文解字》:“省,视也”),引申为反思、检查。
    • 此处取“审察”之义,如“省察”“省视”。
  2. 纳(nà):
    • 本义为接纳、采纳(《说文》:“纳,丝湿纳纳也”),后泛指接受。
    • 如“纳谏”“笑纳”。

      二字合成“省纳”,凸显“审辨→接受”的递进关系。

三、典籍例证

  1. 史书用例:

    《后汉书·郭躬传》:

    “帝省纳之,遂敕躬议定刑律。”

    (汉明帝审察采纳其建议,命郭躬修订刑律。)

  2. 政论文献:

    宋代李纲《议国是》:

    “愿陛下省纳群议,以定大计。”

    (恳请君主审察并采纳众臣意见以决策。)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省纳”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省察采纳(常见于古代文献)

含义:指上级对意见或建议的审察与接受,常见于古代政治或学术场景。例如臣子进谏后,君主是否采纳其言。
文献例证:

  1. 汉代王逸在《楚辞章句序》中提到,屈原因“不见省纳”而愤懑创作《九歌》。
  2. 《后汉书》记载贾逵上书后,汉明帝“省纳臣言,写其传诂,藏之秘书”。
    使用场景:多用于描述古代君臣互动或学者进言未被重视的情况。

二、丧葬礼仪中的器物处理

含义:指在葬礼中陈列大量明器(陪葬品),但仅选择少量放入墓穴。
出处:
《礼记·丧服小记》记载“多陈之而省纳之”,孔颖达解释为“多陈列以显荣,少入葬以节制”。
意义:既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又避免铺张浪费。


补充说明

部分现代解释(如)将“省纳”引申为“节约并收纳”,强调节俭与包容的品质,但此用法较少见于权威古籍。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

别人正在浏览...

闇政白衣道别坊谄慢超邈车駮出畋大矩诞英大项第二流叠双斗艳争辉方差枫桥夜泊俸食钩斫冠剑观念艺术衮舄果勇好妇合竹护青街道景燿鸡黍继子开秤刻肌空灵累赘镣镮吏巾流脍人口龙腾豹变麻腐某子南山雾内屏偏僻骑鲸清华人相若有所失如雨杀字蛇鱓耍戏书鼓忪蒙棠棃停云擿埴索涂推赞唾掌威械温煗乌喙嬉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