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瞳人語》:“忽聞女郎呼婢近車側,曰:‘為我垂簾下。何處風狂兒郎。頻來窺瞻!’”
根據綜合檢索結果,“窺瞻”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及用法可總結如下:
“窺瞻”由“窺”(偷看、暗中觀察)和“瞻”(注視、觀察)組成,表示偷看或暗中觀察他人隱私的行為。該詞帶有明顯貶義,強調對他人隱私的侵犯()。
多用于描述不道德的窺視行為,常見于文學作品中。例如《聊齋志異·瞳人語》中,女子呵斥輕狂男子:“頻來窺瞻!”()。
此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古典文獻及仿古語境中仍可見其蹤迹,需注意使用時隱含的負面評價色彩。
《窺瞻》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指觀察、審視。它常用于形容細緻地觀察、凝視某物,或者進行深入思考、推測。
《窺瞻》由兩個部首組成:窗部和目部。窗部位于上方,目部位于下方。
《窺瞻》總共有12個筆畫,窗部有6個筆畫,目部有6個筆畫。
《窺瞻》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窺觀》中,形容人們仔細觀察他們心儀的對象。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窺瞻》是《窺瞻》的繁體字,兩個字的結構和意義完全相同,隻是書寫方法上稍有不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窺瞻》在古時候是以豎筆橫斜折書寫「穴」和彎折勾書寫「目」組成。
1. 這位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窺瞻,最終發現了地質演化的奧秘。
2. 他窺瞻着那幅畫,沉浸在藝術的世界中。
1. 窺視:觀察、窺探。
2. 窺伺:暗中觀察、監視。
3. 窺測:推測、猜測。
4. 瞻仰:敬仰、仰視。
1. 窺視:窺瞧、觀察。
2. 窺伺:監視、窺探。
3. 瞻仰:注視、仰視。
1. 高瞻遠矚:放眼未來、前瞻。
2. 隨性而動:不加思考、隨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