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德憲的意思、德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德憲的解釋

謂美善之法。《逸周書·皇門》:“爾假予德憲,資告予元。” 孔晁 注:“借我德法,用告我大德之所行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德憲"并非現代漢語中的常用固定詞彙,在權威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中未收錄為獨立詞條。其含義需拆解為"德"與"憲"二字進行解釋,并結合可能的語境引申理解:

  1. "德"的核心含義

    • 道德、品行: 指人的内在修養和行為準則,是社會普遍認可的良好品質。如《漢語大詞典》釋義"德"為"道德;品德"。
    • 恩惠、恩德: 指給予他人的好處或恩情。
    • 心意、信念: 如"同心同德"。
    • 古代特指好的政治措施或教化: 如"德政"。
  2. "憲"的核心含義

    • 法令、法度: 指國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根本性法律規則。如《漢語大詞典》釋義"憲"為"法令;法度"。
    • 憲法: 現代漢語中專指國家的根本大法,規定國家制度、政府組織和公民權利義務等。
    • 效法、以...為典範: 如"憲章文武"(效法周文王、周武王)。
  3. "德憲"可能的組合含義 由于不是标準詞,"德憲"的理解需結合上下文,常見引申義有:

    • 道德規範與法律制度的結合: 強調社會治理既要依靠法律(憲)的強制力,也要依靠道德(德)的教化作用,體現"德主刑輔"或"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理念。這反映了中國傳統的治理思想和現代法治精神。
    • 具有道德内涵的根本法度: 指那些不僅具有法律效力,而且蘊含崇高道德價值或倫理基礎的根本性規則或原則。
    • 對憲法/法律精神的道德尊崇: 表達對憲法和法律所體現的公平、正義等價值的尊奉和踐行。

"德憲"一詞雖非詞典收錄的标準詞彙,但其構成字"德"與"憲"分别指向道德倫理和法律制度這兩個社會治理的核心維度。該詞通常用以強調道德教化與法律約束在社會治理中的相輔相成關系,或指代蘊含道德價值的根本性規則。其核心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唐律疏議》)以及現代"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理念相契合。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德憲”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核心釋義

“德憲”指美善之法,強調道德與法度的結合。這一解釋來源于《逸周書·皇門》的記載:“爾假予德憲,資告予元”,其中孔晁注解為“借我德法,用告我大德之所行也”。該詞融合了“德”(道德準則)與“憲”(法度規範)的雙重内涵,體現了儒家思想中德治與法治并重的理念。

二、延伸解讀

  1. 曆史語境
    在先秦文獻中,“德憲”多用于描述統治者以德性為基礎建立的法度體系,如《逸周書》強調德政與律令的協調統一。

  2. 現代應用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引申為贊美君主或領導者兼具高尚品德與執政能力,但這一用法未見于古籍,可能是基于字面含義的擴展解讀。

三、字義分解

四、注意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使用較少。若作為人名(如所述),則分别取“德”的道德内涵與“憲”的法令之義,寓意品德與才能兼備。

建議需要完整古籍引證或用法示例時,可參考《逸周書》《漢典》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便民滭弗不踰矩讒譏成都逞祥池魚遭殃沖昧舛文觸及從親飛騰風操墳園跟緝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功緒光粉裹創浩然洊曆檢馭吉量敬奉淨桶兩耳垂肩良計鬑鬑連袵成帷寥窙捩手覆羹靈寶臨事夢呓末境年時凝寒培植青牋清灑衾帏求昏人學日沒山資伸欠沈想水吊子蜀中太尉钿黛通腸銅鼓钗土牛木馬頑狡污僈線坯子纖瘦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