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e square to round] 雕琢方正為滾圓。比喻磨砺個性,改變不良行為
《楚辭·九章·懷沙》:“刓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 王逸 注:“言人刓削方木,欲以為圜,……以言讒人譖逐放己,欲使改行。”圜,同“ 圓 ”。把方的削成圓的。比喻改變忠直之性,隨俗俯仰。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八:“士大夫危言峻節,遷謫凄涼。晚歲收用,衰落懲創,刓方為圓者多矣。”《明史·陶琰等傳贊》:“當 正嘉 之際,士大夫刓方為圓,貶其素履,羔羊素絲之節寖以微矣。”
“刓方為圓”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拼音為wán fāng wéi yuán,字面意思是“将方形的物體削成圓形”,比喻改變原本忠直剛正的品性,轉而隨波逐流、迎合世俗。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戰國時期屈原的《楚辭·九章·懷沙》:“刓方以為圜兮,常度未替。”
三、用法與示例
四、近義詞與延伸
五、注意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及該詞與《莊子》相關,但主流文獻均指向屈原作品,需以權威出處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背景,可參考《楚辭》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刓方為圓》是一個成語,表示能夠轉危為安,化繁為簡,解決困難和問題。它的拆分部首是刂和方,總計有9個筆畫。
《刓方為圓》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秋水》這篇文章。其中寫道:“聖人作而萬物化,故無不和。”這句話後來被人們引申為“刓方為圓”,表示能夠以巧妙的方法将複雜的事情化簡,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在繁體字中,成語《刓方為圓》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時會有一些變化。但是,成語《刓方為圓》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在的漢字寫法相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刓方為圓》的例句:
1. 他在團隊中運用智慧,刓方為圓,成功解決了難題。
2. 面對困境,我們需要刓方為圓,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一些與《刓方為圓》相關的組詞包括:
1. 形圓:指事物的形狀或結構圓潤、完整。
2. 圓融:指事物融洽和諧,沒有沖突。
一些近義詞包括:
1. 化險為夷:比喻能夠化解危險,使危險變得平安。
2. 轉危為安:意為能夠将危險局面轉變為安全的局面。
一些反義詞包括:
1. 堅守方圓:意為固執守舊,不願接受新的變化。
2. 迂回曲折:指事物發展或行動彎曲、繞行,不直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