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聲名狼藉的意思、聲名狼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聲名狼藉的解釋

[shady;be notorious;infamous;with a bad reputation] 形容名聲極壞

請看這位聲名狼藉的僞證犯!——《競選州長》

詳細解釋

形容行為不檢點,名聲極差。語出《史記·蒙恬列傳》“此四君者,皆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為不明,以是籍於諸侯” 唐 司馬貞 索隱:“言其惡聲狼籍,布於諸國。”《廿載繁華夢》第三三回:“因 汪太史 平日聲名狼藉,最不見重於官場,日前新督帥參劾劣紳十七名,實以 汪某 居首,是此人斷非 金督 所喜歡者。”《清史稿·尹壯圖傳》:“各督撫聲名狼藉,吏治廢弛。臣經過地方,體察官吏賢否,商民半皆蹙額興歎。”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聲名狼藉了,還有人要我教書嗎?”亦作“ 聲名狼籍 ”。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珊珊》:“邑之仕宦眷屬,聞之成不平,聲名狼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聲名狼藉(shēng míng láng jí)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的名聲極其惡劣,信譽掃地,如同散亂的草墊般不堪收拾。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聲名

    指個人的社會聲譽或公衆評價。

  2. 狼藉

    原指狼群卧息時踐踏的雜亂草堆(《說文解字》),後引申為散亂破敗、不可收拾之狀。

    結合為“聲名狼藉”,即名聲敗壞到極點,含強烈貶義。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名聲敗壞到了極點。”

  2. 《漢語大詞典》

    釋為:“形容名聲極壞,人所不齒。”

三、用法與語境

四、曆史淵源

“狼藉”一詞最早見于《史記·滑稽列傳》:“日暮酒闌,杯盤狼藉。”後經語義演變,至明清時期與“聲名”結合為固定成語。清代王念孫《廣雅疏證》提及“狼藉”含“行為不檢”之義,為成語形成奠定基礎。

五、近義與反義詞

近義詞 反義詞
臭名昭著 德高望重
身敗名裂 譽滿天下
遺臭萬年 聲名鵲起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3. 王念孫. 《廣雅疏證》. 中華書局, 2004(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聲名狼藉”是一個貶義成語,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名聲極度敗壞、不可收拾。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典故

3.用法與語法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例句參考

附注

别人正在浏覽...

愛果案撫庵摩勒背槽抛糞兵道才淑插叙乘機打劫檮戭醇良從容不迫翠篾村店憚赫千裡洞鑒廢興董一黩穹分撥該博光闆冠雀國刑豪人纥梯纥榻家産徼天靜閑軍團舉要抗志刻酷豤款空頭情快捷跨轶睽違樂盡悲來伶牙俐齒隆火亂烘冒妄綿絨旁開烹殺三檐傘傻呵呵沙田身傍申旦笙鑰實驗田肆情湯瓢桃李年體看同文寺銅樂隊王翦置田蚊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