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城中施行的刑罰。《周禮·秋官·大司寇》:“五曰國刑,上願糾暴。” 孫诒讓 正義:“國,城中也。此國刑亦謂城郭中廛裡之刑也。”
(2).國家的刑律。《周書·獨孤信傳》:“邊将董戎,龔行天罰,喪師敗績,國刑無捨。”
“國刑”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兩個層面解釋,具體如下:
城中施行的刑罰
源自《周禮·秋官·大司寇》:“五曰國刑,上願糾暴。” 這裡的“國”指“城中”,即城郭範圍内的刑罰制度,主要用于規範城市内的社會秩序(如廛裡之刑)。
國家的刑律
指國家制定的法律體系,如《周書·獨孤信傳》中提到“國刑無捨”,強調國家刑律的權威性和不可違抗性。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曆史案例或法律條文,可參考《周禮》等原始文獻。
國刑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國家法律對犯罪行為所規定的刑罰制度。它包括了治安刑、刑事刑和特别法定刑,是國家對違法者進行懲罰和糾正的一種手段。
國刑的拆分部首是“囗”和“刂”,其中“囗”是包圍的意思,刂是刀的意思。它的筆畫數是7畫。
國刑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法律制度。這個詞的繁體形式是「國刑」,在繁體字國家如台灣、香港等仍然被廣泛使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國刑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寫法是「國刑」,其中的「囗」字旁被用來表示“國”字的意思,而「刂」字則表示“刑”字的意思。
法律規定了各類犯罪行為的國刑,以維護社會秩序和公正。
國刑的相關詞語有:國家、法律、犯罪、刑罰等。
國刑的近義詞有:國法、刑法、刑律等。
國刑的反義詞是指沒有國家法律監管和制裁的情況,如無罪釋放或者自由主義的觀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