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綿羢 ”。指軋去棉籽尚未彈松的棉花。《醒世姻緣傳》第八八回:“軋了一百斤綿羢,四匹自織綿紬,四十根大花布手巾,着了一個覓漢 鮑恩 回去謝 韋美 看顧。” 蕭紅 《生死場》四:“﹝ 月英 ﹞生就一對多情的眼睛,每個人接觸她的眼光,好比落到綿絨中那樣愉快和溫暖。”
“綿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具體使用需結合語境判斷:
物理含義(紡織材料)
指未經彈松的棉花,即軋去棉籽後的原棉狀态。該含義在傳統文獻中較常見,例如《醒世姻緣傳》提到“軋了一百斤綿羢”,強調其作為紡織原料的屬性。這一解釋在多個來源中均有體現。
比喻義(形容質感或性格)
形容事物柔軟、光滑、溫暖的特性,或比喻人的性格溫和細膩。例如蕭紅在《生死場》中用“落到綿絨中那樣愉快和溫暖”描述目光的柔和感;現代用法也常見于形容織物質地或人的溫柔品質。
補充說明
綿絨是一個由“綿”和“絨”兩個字組成的詞語,有着豐富的含義和用法。
“綿”字的部首是“纟”,它一共有6劃; “絨”字的部首也是“纟”,它一共有8劃。
“綿絨”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夏官司徒》中,原意是指細膩而柔軟的綢緞。在漢字的繁體字中,“綿絨”保持了相同的書寫形式。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以篆書、隸書和楷書為主,其中的“綿”字與現代書寫形式基本相同,而“絨”字的寫法稍有差異。
以下是一些關于“綿絨”的例句:
1. 這件衣服是用上等的綿絨制成的,非常柔軟舒適。
2. 冬天的時候,我喜歡用綿絨的被子保暖。
3. 花瓣上的雨滴像綿絨般柔軟,美麗而溫暖。
與“綿絨”有關的組詞包括:
1. 羊綿絨
2. 水綿絨
3. 絲綿絨
與“綿絨”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絮絮叨叨
2. 細膩
3. 柔軟
與“綿絨”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粗糙
2. 硬邦邦
3. 堅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