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齊鼓的意思、齊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齊鼓的解釋

亦作“ 齊皷 ”。鼓名。齊,通“ 臍 ”。《舊唐書·音樂志二》:“齊鼓,如漆桶,大一頭,設齊於鼓面如麝臍,故曰齊鼓。”《太平禦覽》卷五八二引《大周正樂》:“齊皷,如漆桶,大一頭,設齊於皷面如麝齊,故曰齊皷。”《淵鑒類函·樂部·鼓一》:“﹝齊鼓﹞ 西涼 高麗 之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齊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具體背景區分:

一、作為古代樂器(主流解釋)

  1. 基本定義
    齊鼓是中國古代擊奏膜鳴樂器,主要用于西涼樂和高麗樂中。其名稱來源于鼓面中央的凸起結構,形似麝香臍,故以“齊”(通“臍”)命名。

  2. 形制特征
    據《舊唐書·音樂志二》記載,齊鼓“如漆桶,大一頭,設齊于鼓面如麝臍”,即鼓身呈漆桶狀,一端較大,鼓面中央有臍狀隆起。

  3. 曆史記載
    該樂器在《太平禦覽》《淵鑒類函》等文獻中均有提及,屬唐代宮廷樂器的組成部分。

二、作為成語(存疑解釋)

個别資料(如)提到“齊鼓”引申為成語,表示“衆人齊心協力”,并稱出自《左傳·僖公十九年》。但經查證,《左傳》原文中“齊鼓”僅為字面描述擊鼓行為,未形成固定成語,此用法可能為現代誤傳,建議謹慎采用。

在學術或曆史語境中,“齊鼓”主要指古代鼓樂器;成語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需進一步考證。如需深入研究樂器形制,可參考《舊唐書·音樂志》《通典·樂四》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齊鼓》的意思

《齊鼓》是一個成語,表示衆人齊心協力地努力做某事,形勢統一,步調一緻。它給人一種團結合作、齊心協力的感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齊鼓》的拆分部首是音部,表示與聲音有關。它的第一個字“齊”共有齊齒部+鼻音部兩個部首,共20個筆畫;第二個字“鼓”共有音部+玉部兩個部首,共13個筆畫。

來源

《齊鼓》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戰争時期。當時,士兵們在戰場上用鼓聲來指揮軍隊的進退,以保持整齊的步伐和統一的陣勢。所以,“齊鼓”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大家齊心協力,像戰鼓一樣有力地推動事業的發展。

繁體

《齊鼓》是《齊鼓》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有所變化。《齊鼓》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齊鼓”,字形更加簡練,沒有現代漢字中的一些繁複結構。

例句

1. 在這次團隊合作中,大家齊心協力,真正做到了《齊鼓》,最終取得了***************。

2. 作為一支高效團隊,我們要時刻保持《齊鼓》的步伐,共同迎接挑戰。

組詞

1. 齊心協力

2. 合作

3. 共同努力

4. 團結一緻

近義詞

1. 衆志成城

2. 齊頭并進

3. 步調一緻

反義詞

1. 各自為戰

2. 不協調

3. 紛争不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