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声貌的意思、声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声貌的解释

(1).声音与容貌。 唐 白居易 《和顺之琴者》:“阴阴花院月,耿耿兰房烛,中有弄琴人,声貌俱如玉。”

(2).特指文学作品中的事物形象和描绘技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夫夸张声貌,则 汉 初已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铨赋》:“及 灵均 唱骚,始广声貌。然则赋也者,受命於诗人,而拓宇於《楚辞》也。”

(3).特指人说话的声音和脸色。《南史·荀伯玉传》:“比出,二人飢乏,气息惙然,切齿形于声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声貌”是汉语复合词,由“声”与“貌”两个语素构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声音和容貌”,其内涵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与引申义

  1. 基本义:指客观存在的声音与形体外貌,如《汉语大词典》引《列子·汤问》例证“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穿透力强,此处的“声”即声音特质,“貌”则暗含歌者表演时的神态。

  2. 文学引申义:在文艺理论中专指对声音与形象的描摹技法。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提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强调通过声韵摹写与形态刻画传递事物神韵。

二、古籍用例

  1. 诗歌评论:谢灵运《山居赋》自注“此皆湖中之美,但患言不尽意,万不写一”,后人多用“声貌”评价其诗作中声律与意象的融合程度。

  2. 戏曲理论:清代李渔《闲情偶寄》论及角色塑造时称“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其中“立言”包含对人物声调语气(声)与举止神态(貌)的双重考究。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声貌”多用于学术领域,如语言学研究中分析方言的“声貌特征”,或戏剧学中探讨“角色声貌的统一性”。该词在《辞海》中被标注为书面语词汇,常见于文史类文献。

(主要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文心雕龙译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声貌”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声音与容貌

指人的声音和外貌特征,常用于描述对他人的整体印象。例如唐代白居易《和顺之琴者》中“中有弄琴人,声貌俱如玉”,即通过声音和容貌赞美琴者的高雅气质。


2.文学领域:事物形象与描绘技巧

特指文学作品中对事物形象的刻画及艺术表现手法。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夸张声貌,则汉初已极”,强调汉代文学在描绘事物时已极尽夸张之能事。


3.语言表达:说话的声音与脸色

形容人说话时的语气、音调及面部表情。如《南史·荀伯玉传》中“切齿形于声貌”,通过声音和脸色表现愤怒情绪。


“声貌”既可指具体的声音与外貌,也可用于文学批评或描述语言表达时的情感外显。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文学分析,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别人正在浏览...

保宥跰趾便安炳见冰销裁员赤瑕储蕃逴斡打底大理岩当户单位刀榼登良彫甍翻蔓匪石匪席腐精负心芣苢凫茈广东省话别呼风唤雨惠抚魂慴色沮鹄色郊游井牀镜心极情谲悍莱朱了岸唔哩罗午麦丘漫衍猛獁秘籙衲徒瓢杓遣召切脉乞假泉贝如林上调商侣上蒸下报神灭形消疏圃螳臂当辙陶铄醍醐灌顶讬福文鼠县佰小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