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漫識的意思、漫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漫識的解釋

隨手記載。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 宋 嘉定 中,續得一萬八千餘卷。 陸 亦未及載也。漫識其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漫識”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一、作為成語(màn shí)

  1. 基本含義
    指對事物的認知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由“漫”(膚淺)和“識”(知識)組合而成,強調認識淺薄。

  2. 詳細解析
    形容人僅掌握粗淺知識,未進行系統研究。例如:“他對曆史僅止于漫識,無法分析深層原因。”

二、作為普通詞語(màn shí)

  1. 基本含義
    指隨手記錄或隨筆記載,常見于古籍。如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中“漫識其後”,即隨手補充記載。

  2. 現代應用
    可引申為碎片化記錄,例如:“讀書時漫識要點,方便日後整理。”

使用注意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漫識的意思

漫識是一個漢字詞,意味着對事物的認知或理解相對泛泛或淺顯。它可以用來形容對某個領域或知識面的了解程度較低或不夠深入。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漫識由兩個部首組成:水(氵)和言(讠)。它的總筆畫數為15劃。

來源

漫識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在古代,人們使用象形文字來表達思想和事物。隨着社會的發展與演變,漢字逐漸演化為今天的字形,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字義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延伸。

繁體

漫識(繁體字)是漫識的繁體字形式。在一些中文書籍、報刊或地區中,你可能會看到使用繁體字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漫識在古代寫法中,可能為「漫識」。古代的漢字書寫方式略有差異,但基本的字義和發音仍然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對曆史隻有一點漫識,無法深入理解事件的背後原因。

2. 她在這個領域有一些漫識,但仍需要進一步學習和積累經驗。

組詞

漫識可以與其他詞彙結合,組成相關詞語:

1. 漫識程度

2. 漫識知識

3. 漫識視野

近義詞

與漫識意思相近的詞彙:

1. 泛知:廣泛的知識

2. 一知半解:對事物了解不深入

3. 築基:基礎、基本

反義詞

與漫識意思相反的詞彙:

1. 通識:廣泛的知識或理解

2. 精通:深入掌握某個領域

3. 博識:廣博的知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