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退的意思、罷退的詳細解釋
罷退的解釋
罷官退職。《漢書·劉向傳》:“四人同心輔政,患苦外戚 許 史 在位放縱,而中書宦官 弘恭 、 石顯 弄權。 望之 、 堪 、 更生 議,欲白罷退之。”《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其浮華不務道本者,皆罷退之。” 宋 曾鞏 《拟辭免修五朝國史狀》:“若不早具上陳,自求罷退,至於歲月寖久,不職之罪,已不可逃,雖欲乞身,已無可及。”
詞語分解
- 罷的解釋 罷 (罷) à 停,歇:罷休。罷工。罷課。罷市。罷論(打消了打算)。罷筆(停止寫作)。 免去,解除:罷免。罷官。罷職。罷黜。 完了,畢:吃罷飯。 罷 (罷) 同“吧”。 罷 (罷) í 古同“疲”
- 退的解釋 退 ì 向後移動,與“進”相對:退步。退路。退卻。退讓。倒退。 離開,辭去:退席。退伍。退職。退休。引退。 送還,不接受,撤銷:退還。 脫落:退色。退毛。減退。 和柔的樣子:退然。 遲緩,畏縮:“求也
專業解析
"罷退"為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維度:
一、基本義項
指停止或撤銷某項事務,常見于古代職官制度語境。《漢語大詞典》釋為"罷官退職",如《漢書·孔光傳》載"光以高第為尚書,罷退放歸"。該用法強調通過行政手段終止官員職務,體現古代官僚體系的任免機制。
二、延伸用法
- 事務終止義:《後漢書·皇後紀》"罷退諸宮賦"指停止征收特定賦稅
- 人事清退義:《資治通鑒》"罷退宦官"指裁汰冗餘人員
- 現代轉用義:當代文獻中偶見引申為"主動退出競争"的修辭用法,如《現代漢語應用詞典》收錄的"罷退選舉"表述。
詞源考證顯示,"罷"本義為遣散罪犯(《說文解字》釋"遣有辠也"),"退"含撤離之意,二字組合強化終止行為的決斷性。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屬罕用詞彙,多出現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罷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罷免官職、退離職位的組合行為,主要用于古代官員因過失、政治鬥争或主動請辭而失去職位的情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罷退由“罷”(免職)和“退”(離開職位)組合而成,指官員被解除職務或主動辭去官職。
- 近義詞包括罷免、罷黜、免職,反義詞為任命、擢升。
2.曆史用例
- 漢代政治鬥争:如《漢書·劉向傳》記載,官員因外戚專權而提議“罷退”弄權宦官。
- 三國時期整頓吏治:魏明帝曾下令“罷退”浮華不務實的官員(《三國志·魏志·明帝紀》)。
- 宋代自請離職:曾鞏在奏折中用“自求罷退”表達主動辭去修史職務的意願。
3.應用場景
- 多用于古代文獻,描述官員因失職、政見不合或權力鬥争被免職。
-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可引申為“退出”或“解除職務”的文言化表達。
4.語義擴展
- 在部分語境中,可指主動辭職(如宋代曾鞏案例),但更常見于被動免職的表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史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全系數白鸾尾百請北首碧筱不仁稱誦崇尚搭挂德元定點數豆剖瓜分笃謹垛疊反唇凡韻楓天棗地幹什麽艮音格蚤構釁廣莫門裹掖回語敬重芰茄聚畜舉目讵期轗轲列鼎烈燒李郭仙利害亂紀夢鳥脈脈木锜鬧社孽畜匿迹跑信楄柎跂竦痊較然爇陝輸捎信生禽首章樹榾棟說發斯須肅霜體練同文共軌脫銷衛生廳賢友盻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