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省閣的意思、省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省閣的解釋

亦作“ 省閤 ”。 1.宮門。《後漢書·獻帝紀》:“帝疑賦卹有虛,乃親於禦坐前量試作糜,乃知非實,使侍中 劉艾 出讓有司。於是尚書令以下皆詣省閣謝,奏收 侯汶 考實。” 王先謙 集解引 劉攽 曰:“閣,當作閤。閤,門也。”《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其後諸王入宮,輒以輦迎,至省閤乃下。”

(2).指中樞機構。《後漢書·楊賜傳》:“ 賜 被召會議詣省閤,切諫忤旨,因以寇賊免。” 唐 王維 《責躬薦弟表》:“陛下矜其愚弱,託病被囚,不賜疵瑕,累遷省閣。” 清 姚鼐 《題吳竹橋湖田書屋圖》詩:“昔君辭省閣,餘亦卧江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省閣是漢語曆史詞彙,原指中央官署機構或高級官員的辦公場所,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省閣"由"省"與"閣"複合構成。"省"指古代中央行政機構,如尚書省、中書省;"閣"原指樓閣建築,引申為官署衙門的代稱。《漢語大詞典》定義其為"中央官署"或"高官處理政務之處"(來源:《漢語大詞典》)。

  2. 詞源分解

    • 省:始見于漢代"尚書台",魏晉後發展為"三省制"核心,唐代确立"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結構。
    • 閣:漢代宮廷藏書處稱"天祿閣",後演變為官員議事場所,如唐代"弘文館"亦稱"文閣"(來源:《辭源》修訂本)。
  3. 曆史演變

    漢代文獻如《後漢書》已有"省閣"連用,指尚書台官員辦公處。至唐宋時期,詞義擴展為中央機構代稱,如《新唐書》載"省閣重臣,當以德舉"。明清後隨着"内閣制"興起,詞義逐漸被"内閣"取代。

  4.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白居易《贈江州李十使君》中"省閣沉沉無俗聲",即用"省閣"暗喻遠離塵嚣的高雅政務環境,體現其文化意象(來源:《全唐詩》中華書局版)。

此詞現代已罕用,多見于曆史文獻研究,其構詞法反映中國古代官制與建築空間的關聯性。

網絡擴展解釋

“省閣”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以下是綜合高權威性來源的詳細分析:

一、基本含義

  1. 宮門
    指古代皇宮或官署的門戶。例如《後漢書》記載“尚書令以下皆詣省閣謝”,此處“省閣”即指宮門。

  2. 中樞機構
    代指中央行政機構,如唐代王維《責躬薦弟表》中“累遷省閣”,即指官員晉升至中央要職。


二、其他解釋(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出“省閣”為成語,解釋為“官員保持清廉自律”,其中:


三、使用示例


四、總結

“省閣”在古籍中多指宮門或中央行政機構,而現代部分詞典擴展了其含義。建議在解讀時優先參考曆史文獻語境,若涉及“廉潔”相關釋義,需進一步考證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白疊布白足僧冰餹踣弊柴棍掣掣齒列抽頭籌餉綽有餘暇出人意外地上天宮而上泛泊飯袋放颠泛廣鋒刃冠絕關洛鼓棹漢禮合頁黃琮黃泛區灰不溜丢降問奸回交兵集聚鏡奁鈞諧昆侖竹淩邁籠鈎龍騰虎嘯赧容旁若無人飄飒破國亡家溥浮籤揭欽産罄乏清若空拳菜榮渥攝居赦命手疏松形鶴骨擡手外刑畏簡書無所不為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