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蝸篆的意思、蝸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蝸篆的解釋

蝸牛爬行時留下的涎液痕迹,屈曲如篆文,故稱。 宋 毛滂 《玉樓春·仆前年當重九》詞:“泥銀四壁盤蝸篆,明月一庭秋滿院。” 清 周亮工 《大風拔茅屋》詩之一:“獨影謀蝸篆,寒心倩鴈書。” 姚錫鈞 《漫成》詩:“飯了茶槍橫舌本,雨餘蝸篆溼苔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蝸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蝸篆”指蝸牛爬行時留下的涎液痕迹,因其彎曲形态類似篆書文字而得名。該詞由“蝸”(蝸牛)和“篆”(篆書)組合而成,形象地描繪了自然現象與文字藝術的關聯性。

二、字形與讀音

三、文學與詩詞中的應用

該詞常見于古典文學,例如:

  1. 宋代毛滂《玉樓春·仆前年當重九》:“泥銀四壁盤蝸篆,明月一庭秋滿院。”——以蝸篆喻居所牆壁上的自然紋路。
  2. 清代周亮工《大風拔茅屋》:“獨影謀蝸篆,寒心倩鴈書。”——借蝸篆表達孤寂心境。
  3. 近代姚錫鈞《漫成》:“雨餘蝸篆溼苔花。”——描繪雨後蝸痕與苔花的交融景象。

四、文化意涵

“蝸篆”不僅是對自然現象的觀察,更蘊含文人雅士對細微之美的捕捉,常被用作隱喻或意象,體現古典詩詞中“以小見大”的審美傳統。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背景或不同注音來源,可參考漢典、百度百科等權威詞典(如-3)。

網絡擴展解釋二

《蝸篆》 的意思

《蝸篆》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蝸牛的痕迹”。蝸牛爬行時,它的足迹會在地面上留下特殊的紋路,這種紋路被稱為蝸篆。

拆分部首和筆畫

《蝸篆》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蟲(chóng)和竹(zhú),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來源

《蝸篆》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它出現在《莊子·秋水》的篇章中。在古代,人們觀察到蝸牛在地面上留下的紋路,就把這些紋路稱為蝸篆。

繁體

《蝸篆》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形式為「螺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作《蝸篆》這個詞的漢字形式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的記載,蝸的字形與現代相似,而篆的字形卻與現代略有差異。

例句

1. 在潮濕的泥地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蝸篆的痕迹。

2. 他喜歡觀察蝸牛爬行的痕迹,試圖解讀蝸篆所代表的意義。

組詞

1. 蝸牛:指一種軟體動物,因其殼形似蝸牛而得名。

2. 篆刻:指用刻刀在石頭、木頭等材料上刻字、刻畫。

近義詞

蝸紋:指蝸牛爬行所留下的痕迹。

反義詞

平滑:指表面光滑沒有紋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