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偶後晚年再找的配偶。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八:“原來是,她在被窮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便在 甯安寨 找了個晚伴兒,名叫 門書海 。”
“晚伴兒”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主要流行于中國北方地區,特指晚年時期共同生活、相互陪伴的伴侶。以下從詞典釋義、語義特征及文化背景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晚伴兒”由“晚”(晚年)和“伴兒”(夥伴、伴侶)複合構成,字面意為“晚年的陪伴者”。其核心指代老年階段因喪偶、離異或獨身而重新結合的伴侶,強調在人生後期相互扶持的關系,常見于口語和非正式語境。
來源:《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第3卷,第421頁。
與“老伴兒”的區别
來源:《北京土語辭典》(北京出版社,1990年),“晚伴兒”詞條。
情感色彩
該詞隱含“非原配”的客觀描述,中性偏口語化,不含貶義,但需注意語境避免歧義(如區别于“黃昏戀”的浪漫色彩)。
地域與文化背景
北方方言(如北京、河北、東北)中常見,反映傳統社會對老年孤獨問題的務實态度——通過結伴解決生活照料問題,而非單純追求情感聯結。
來源:《中國民俗語言文化叢書·方言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隨着老齡化社會加深,“晚伴兒”現象日益普遍,其定義也延伸至非婚同居的老年伴侶。現代語境下,該詞更強調功能性互助(如分擔家務、醫療照應),淡化傳統婚姻形式,體現老年人對生活質量的現實需求。
來源:《老年社會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7章“老年再婚與同居模式”。
注意: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部分地區可能用“老來伴”“搭夥過日子”等表達類似含義。
“晚伴兒”是一個漢語詞彙,根據不同的語境和來源,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指失偶後在晚年重新尋找的伴侶,常見于文學作品和口語中。例如作家郭澄清在《大刀記》中提到:“她在被窮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便在甯安寨找了個晚伴兒。”此處“晚伴兒”即指老年時期的再婚配偶。
部分來源提到該詞也可指夜晚的陪伴對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品,或比喻長期陪伴的朋友。例如口語中可能用“晚伴兒”形容夜晚一起散步的夥伴。
建議在具體語境中結合上下文判斷詞義,主流用法更傾向于第一種解釋。
百馬寶蓋頭悲東門避骢馬庇賴參數方程長墉镵鍼帱革丹垩丹蕖大糦東園梓棺杜絕言路鄂垣鳳函蜂遊蝶舞紛溶割鮮宮廊公例韓朋木花籃彙次翬錦昏霿艱禍矯舉緊湊進擾酒罏糾掾開貌咔啦款涷覽政冷俊流宕冥陵目捷内應鳥帑平等互利貧賤不移品藻鉛絲碁布七夕針熱擦入侍麝帶聖辰松友速戾瑣裡外接圓五陵年少午日三公線粒體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