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獵。亦特指冬獵。《詩·秦風·驷驖序》:“駟驖,美 襄公 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園囿之樂焉。”《公羊傳·桓公四年》:“狩者何?田狩也。春曰苗,秋曰蒐,冬曰狩。” 何休 注:“狩,猶獸也。冬時禽獸長大,遭獸可取。” 漢 桓寬 《鹽鐵論·論災》:“尚德而除刑,如此,則鷹隼不鷙,猛獸不攫,秋不蒐獮,冬不田狩者也。”
“田狩”是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田狩”指代打獵活動,尤其特指冬季的圍獵。古代根據季節對狩獵有不同稱謂:春季為“苗”,秋季為“蒐”,冬季則為“狩”。例如《公羊傳·桓公四年》中明确提到“狩者何?田狩也”,并解釋冬季獵物已長成,適合大規模捕獵。
文化背景與用途
田狩不僅是獲取獵物的方式,還具有軍事訓練、祭祀籌備等社會功能。如《詩經·秦風·驷驖序》提到周襄王通過田狩活動“始命有田狩之事,園囿之樂”,反映了其作為禮儀和權力象征的作用。
相關文獻佐證
總結來看,“田狩”是古代對冬季大規模狩獵的專稱,兼具實用性和文化内涵。如需了解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詩經》《公羊傳》等文獻。
田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田地和狩獵。
田的部首是田,狩的部首是犬。田有4畫,狩有10畫。
田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社會。“田”代表田地、農田,是農業生産的象征。“狩”代表狩獵,是人們在古代經常進行的一種狩獵活動。因此,田狩這個詞語就表示了農耕和狩獵這兩個古代人們的主要生活方式。
田狩的繁體字為田狩。
在古代,田狩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主要還是類似現在的寫法。
1. 古人生活的一部分包括田狩,即農田和狩獵。
2. 在古代社會,田狩是人們的主要生活方式。
1. 田園:田地和花園的意思,指農田和園藝。
2. 狩獵:指捕捉野生動物的活動。
1. 田野:指農田、田地。
2. 獵取:指捕捉、狩獵。
1. 城市:與田地相對,指城市地區。
2. 農耕:與狩獵相對,指農田耕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