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畜德的意思、畜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畜德的解釋

修積德行。語本《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漢書·藝文志》:“古之學者耕且養,三年而通一藝,存其大體,玩經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經’立也。” 宋 曾鞏 《左仆射門下侍郎王珪曾祖永贈開府儀同三司制》:“具官某曾祖某,仁篤慈祥,畜德甚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畜德”在漢語詞典中通常指積累、培養道德修養,其核心含義與“蓄德”相通。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畜”在此處通“蓄”,意為積聚、培養;《現代漢語詞典》亦收錄“蓄德”詞條,釋為“積存美德”。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指出,“畜德”一詞可追溯至《周易·大畜卦》“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強調通過積累前人言行提升道德境界。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畜德”包含兩層内涵:一是動态的修養過程,如《禮記·大學》所述“德者,得也,畜之而後成”;二是靜态的道德儲備,如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強調“畜德者,猶言蘊藏其德”。北京大學《中華文明史》将“畜德”納入儒家修身體系,認為其實質是通過持續的道德實踐達到“内聖”境界。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哲學大辭典》特别指出,“畜德”概念在宋明理學中發展為“存天理,滅人欲”的修養方法論,王陽明《傳習錄》曾以“如種樹然,畜德猶培其根”作喻,強調道德積累的漸進性和系統性。

網絡擴展解釋

“畜德”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獻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畜德”指通過長期積累和修養來培養美德,其中“畜”通“蓄”,意為積聚、培養;“德”指道德品行。其核心内涵是強調通過學習和實踐提升個人品德。


二、詞源解析

  1. 經典出處
    源自《周易·大畜卦》:“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意為君子通過借鑒前人言行來積累德行。
  2. 文獻擴展
    《漢書·藝文志》提到“用日少而畜德多”,宋代曾鞏亦用“畜德甚盛”形容品德高尚之人,體現其在傳統文化中的延續性。

三、用法與引申


四、現代啟示

盡管現代漢語中較少直接使用“畜德”一詞,但其倡導的“知行合一”“德性積累”理念仍適用于個人修身和道德教育,尤其在傳統文化複興背景下被重新關注。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周易》《漢書》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筆端兵船材德稱家之有無朾蟻稱秩串花出神村笠當房錠锞多彩防畛風韻負陰抱陽桂渚涸冱還東黃發台背回車胡辇九江八河計最沮谪曠塗坤牛剌八良籌六疾馬蟻草闵悔醲賞炮土之鼓篷子幈風琵琶亭癖症欋疏任受肉胞眼辱莫散赈纔此省官世仆誓願刷箒水排蜀馬缌衰泰山石刻歎嗟特進天宜聽許土骨蛇屯慝文弱消化腺下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