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狂花的意思、狂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狂花的解釋

亦作“ 狂華 ”。1.不依時序而開的花。 晉 葛洪 《抱樸子·循本》:“鄉黨之友不洽,而勤遠方之求,涖官之稱不著,而索不次之顯,是以雖佻虛譽,猶狂華幹霜以吐曜,不崇朝而零瘁矣。” 唐 白居易 《早冬》詩:“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 宋 蘇轼 《子由新修汝州龍興寺吳畫壁》詩:“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 王十朋 集注:“狂花,在史所載,花不以時開,如桃李冬花者,謂之狂花。又金石上生花,亦謂之狂花。”

(2).俗言謊花兒。不會結實的花。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棗》:“候大蠶入簇,以杖擊其枝間,振落狂花。” 唐 岑參 《使院中新栽柏樹子呈李十五栖筠》詩:“脆葉欺門柳,狂花笑院梅。”

(3).盛開的花。 北周 庾信 《小園賦》:“落葉半牀,狂花滿屋。”

(4).喻姿色。 唐 王昌齡 《行路難》詩:“人生意氣好遷捐,隻重狂花不重賢。宴罷調筝奏離鶴,迴嬌轉盼泣君前。”

(5).指目眩時眼前亂冒的金星。《楞嚴經》卷二:“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則於虛空别見狂華。” 宋 辛棄疾 《蝶戀花》詞:“老眼狂花空處起,銀鈎未見心先醉。”

(6).酒醉後瞪眼發怒謂之“狂花”。 清 蒲松齡 《酒人賦》:“病葉狂花,觴政所禁。如此情懷,不如勿飲。”參見“ 狂花病葉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狂花”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不依時序而開的花
    指違反自然規律、非應季開放的花朵。例如冬季開花的桃李,或金石上突然生出的花。
    文獻引用:晉代葛洪《抱樸子》提到“狂華幹霜以吐曜”,唐代白居易《早冬》詩雲“寒櫻枝白是狂花”。

  2. 謊花(不結果實的花)
    特指植物中隻開花不結果的花,如棗樹等作物的“狂花”需人工振落以提高産量。
    農書參考: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振落狂花”的栽培技術。

  3. 盛開的花
    形容繁茂怒放的花朵,如北周庾信《小園賦》中“狂花滿屋”描述滿屋盛放的花卉。

  4. 喻姿色或浮華
    唐代王昌齡《行路難》以“狂花”比喻美貌而輕浮之人,暗含對隻重外表不重賢能的批判。

  5. 引申為生理現象

    • 目眩時的金星:視覺眩暈時眼前出現的閃爍光點。
    • 酒醉後的怒态:醉酒後瞪眼發怒的狀态。

二、文學與曆史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可參考《抱樸子》《早冬》《行路難》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狂花》的意思

《狂花》指的是花朵異常繁盛、開放的狀态,形容花卉生機勃勃、茂盛繁榮。

拆分部首和筆畫

《狂花》的部首是犭(牛旁),共有16個筆畫。

來源

《狂花》一詞中的“狂”表示瘋狂、異常,而“花”指的是花朵。狂花為雙音詞,用來形容花卉生長旺盛、花開得特别美麗的狀态。

繁體寫法

《狂花》的繁體寫法為「狂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對《狂花》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常見的古代寫法是「狂花」。

例句

1. 今年的春天,我家院子裡開滿了狂花,美麗得令人陶醉。

2. 每逢風雨過後,公園裡的狂花就會更加絢麗多彩。

組詞

1. 狂風:形容風勢非常強烈的風。

2. 花朵:指植物開出的花。

3. 花海:指一片一片開放的花朵形成的景觀。

近義詞

1. 盛開:形容花朵開得茂盛、繁榮。

2. 燦爛:形容花朵色彩鮮豔、明亮。

3. 繁花似錦:形容花朵繁盛而且色彩斑斓。

反義詞

1. 凋謝:指花朵逐漸枯萎、脫落。

2. 枯萎:形容花卉失去活力、幹枯。

3. 衰敗:形容花朵生命力減弱、狀态不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