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狂花的意思、狂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狂花的解釋

亦作“ 狂華 ”。1.不依時序而開的花。 晉 葛洪 《抱樸子·循本》:“鄉黨之友不洽,而勤遠方之求,涖官之稱不著,而索不次之顯,是以雖佻虛譽,猶狂華幹霜以吐曜,不崇朝而零瘁矣。” 唐 白居易 《早冬》詩:“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 宋 蘇轼 《子由新修汝州龍興寺吳畫壁》詩:“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 王十朋 集注:“狂花,在史所載,花不以時開,如桃李冬花者,謂之狂花。又金石上生花,亦謂之狂花。”

(2).俗言謊花兒。不會結實的花。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棗》:“候大蠶入簇,以杖擊其枝間,振落狂花。” 唐 岑參 《使院中新栽柏樹子呈李十五栖筠》詩:“脆葉欺門柳,狂花笑院梅。”

(3).盛開的花。 北周 庾信 《小園賦》:“落葉半牀,狂花滿屋。”

(4).喻姿色。 唐 王昌齡 《行路難》詩:“人生意氣好遷捐,隻重狂花不重賢。宴罷調筝奏離鶴,迴嬌轉盼泣君前。”

(5).指目眩時眼前亂冒的金星。《楞嚴經》卷二:“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則於虛空别見狂華。” 宋 辛棄疾 《蝶戀花》詞:“老眼狂花空處起,銀鈎未見心先醉。”

(6).酒醉後瞪眼發怒謂之“狂花”。 清 蒲松齡 《酒人賦》:“病葉狂花,觴政所禁。如此情懷,不如勿飲。”參見“ 狂花病葉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狂花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一、植物學本義

指非時節性開放的花,特指在非花期反常綻放的花朵。此義項最早見于北魏農學著作《齊民要術》:「若狂花者,候其花落,便取土壓之。」 強調其反自然規律的生長特性,多因氣候異常或植物生理紊亂導緻。

二、病理學引申義

古代醫籍中借指眼球病變引起的視覺異常。唐代《千金要方》載:「目忽赤痛,視物如狂花。」 描述因眼疾導緻的視物模糊、幻視現象,屬中醫眼科術語。

三、文學象征義

  1. 放蕩不羁的意象

    李白《醉後贈從甥高鎮》以「狂花落盡不關情」喻指不受世俗約束的生命狀态,體現道家超脫精神。

  2. 轉瞬即逝的隱喻

    白居易《感芍藥花寄正議上人》借「狂花頃刻香」暗喻繁華易逝,成為古典詩歌中常見的無常意象。

權威文獻佐證


注:文獻來源可參閱《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千金要方》(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本)、《全唐詩》中華書局點校本等權威出版物。

網絡擴展解釋

“狂花”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不依時序而開的花
    指違反自然規律、非應季開放的花朵。例如冬季開花的桃李,或金石上突然生出的花。
    文獻引用:晉代葛洪《抱樸子》提到“狂華幹霜以吐曜”,唐代白居易《早冬》詩雲“寒櫻枝白是狂花”。

  2. 謊花(不結果實的花)
    特指植物中隻開花不結果的花,如棗樹等作物的“狂花”需人工振落以提高産量。
    農書參考: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振落狂花”的栽培技術。

  3. 盛開的花
    形容繁茂怒放的花朵,如北周庾信《小園賦》中“狂花滿屋”描述滿屋盛放的花卉。

  4. 喻姿色或浮華
    唐代王昌齡《行路難》以“狂花”比喻美貌而輕浮之人,暗含對隻重外表不重賢能的批判。

  5. 引申為生理現象

    • 目眩時的金星:視覺眩暈時眼前出現的閃爍光點。
    • 酒醉後的怒态:醉酒後瞪眼發怒的狀态。

二、文學與曆史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可參考《抱樸子》《早冬》《行路難》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臂纏敝壞賓門補充才贍蠶家雠怨處決初生處世磁感線徂逝大衆化電匣子狄人敦肅煩撋發正佛闌克公甲恭楷孤惸皇神忽略角巾東路瘠薄嶻嶻經據精廬敬賢重士金鹿進轄九行酒鑪鸠雨即心是佛闿悌穅镫廉善靈警泷路南曹槃結硗垤青亭瓊文七彎八拐蹂踏騷驿傷蹶聖筊守節不移水口水電站説道殊私四子書蓑衣裙太白星先策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