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的意思、蛇莓的詳細解釋
蛇莓的解釋
多年生匍匐草本。全株被白色柔毛。複葉,有小葉三片。初夏開花,黃色,單生于葉腋。果實為聚合的瘦果,深紅色,有小毒,着生于膨大球形而呈海綿質的花托上,形似草莓。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蛇蟲咬傷、癰瘡腫毒、咽喉腫痛等症。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蛇莓》﹝集解﹞引 陶弘景 曰:“蛇莓,園野多有之。子赤色,極似莓子,而不堪啖。”
詞語分解
- 蛇的解釋 蛇 é 爬行動物,身體細長,體上有鱗,沒有四肢。種類很多,有的有毒,有的無毒。以蛙、鼠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獸類:蛇蛻。蛇行。蛇蠍。蛇足(喻多餘無用的事物)。畫蛇添足。 蛇 í 〔委(卛 )蛇〕見“委
- 莓的解釋 莓 é 〔草莓〕多年生草本植物,葉有長柄,開白花,果實紅色,味酸甜。 〔木莓〕落葉灌木,高近二米,果實紅色,由多數小核果合成,可食。亦稱“山莓”、“懸鈎子”。 〔寒莓〕常綠蔓生小灌木,果實紅色,到冬天
網絡擴展解釋
蛇莓(學名:Duchesnea indica)是薔薇科蛇莓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名稱和特性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名稱由來
- 形态關聯
果實形似草莓但較小,表面有絨毛,常生長于陰暗潮濕處(如溪邊、林下),與蛇類栖息地重疊,故得名“蛇莓”。
- 民間傳說
傳說蛇莓是蛇的食物或唾液所化,雖無科學依據,但流傳廣泛,強化了名稱的由來。
二、形态特征
-
植株結構
- 莖葉:匍匐莖細長,可達1米;三出複葉,小葉倒卵形,邊緣有鈍齒,兩面被柔毛。
- 花果:黃色單生花,花瓣5片;聚合瘦果呈鮮紅色,直徑約1-2厘米,表面有顆粒狀突起。
-
與草莓區别
果實無香甜味,口感淡且微澀,花托海綿質,瘦果分散于表面(草莓為飽滿顆粒簇擁)。
三、藥用價值
- 傳統應用
《本草綱目》記載其性寒、微毒,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外敷治蛇蟲咬傷、瘡瘍腫毒。
- 現代用途
全草入藥,用于咽喉腫痛、痢疾、燙傷等;水浸液可滅農業害蟲。
四、生長與分布
- 環境:喜陰濕,常見于山坡、草地、河岸,海拔低于1800米。
- 分布:亞洲東部至南部(中國、日本、印度等),歐洲、美洲亦有引種。
五、注意事項
- 毒性争議:傳統認為有小毒,但現代研究顯示其毒性極低,果實可少量食用(味差),過量可能引發輕微不適。
- 民間誤區:雖名“蛇莓”,實際與蛇無直接關聯,僅為傳說或生态巧合。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本草綱目》或植物學權威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蛇莓
蛇莓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為虍和卩,筆畫數為8。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
繁體字與古時候漢字寫法
蛇莓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蛇莓」。而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字形隨着時間和演變而改變。
例句
在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蛇莓常常被用作象征禁果和誘惑的形象。
組詞
蛇莓這個詞本身已經是一個組詞,不常見于其他組詞中。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蛇莓相關的近義詞可能有蛇果、蛇莇等。反義詞則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的詞語與之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