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當面告語。《詩·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鄭玄 箋:“我非但對面語之,親提撕其耳。”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七:“ 定國 大驚曰:‘都未嘗面命,何由便爾?此必有異。’” 清 俞樾 《群經平議·尚書二》“率爾衆慼出矢言”:“此九十四字,獨為明順,蓋譔述之文與面命者不同也。”
(2).當面任命。 唐 元稹 《有唐贈太子太保崔公墓志銘》:“ 憲宗皇帝 深嘉之,面命金紫,加檢校職方郎中。”《新唐書·沉傳師傳》:“翰林缺承旨,次當 傳師 , 穆宗 欲面命。”
"面命"是漢語中具有悠久曆史的雙音節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當面向他人下達指令、給予教導或提出告誡。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該詞由兩個語素構成:"面"表示面對面、直接接觸的狀态;"命"則指代命令、指示或教導的行為動作,二字組合強化了"當面訓導"的語義特征。
從詞源發展來看,"面命"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文獻的表述形式。《詩經·大雅·抑》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的記載,通過"面命"與"耳提"的并列使用,生動展現古人傳授知識時耳口并用的嚴謹态度,這一典故在後世逐漸凝固為"耳提面命"的成語,被《漢語大詞典》收錄為典型用例。
在具體語用層面,該詞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書面語境,常與"耳提"連用構成固定搭配。例如《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引《宋史·司馬光傳》"朝夕面命,未嘗少倦",精準體現了該詞在描述師長持續教誨場景中的適用性。現代漢語中,"面命"既可獨立使用,也保留在"耳提面命"的成語結構中,多含莊重嚴肅的語義色彩。
“面命”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來源與用法
源自《詩經·大雅·抑》的“匪面命之,言提其耳”(不僅當面教導,還提着耳朵叮囑),形容教誨懇切、反複叮咛。常與“耳提”連用為成語“耳提面命”,強調長輩或上級的諄諄教導。
文獻例證
如晉代《搜神記》中“未嘗面命”指未曾當面指示,清代俞樾的注釋也提到“面命”與書面傳達的區别。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需考證古籍,可查閱《詩經》《搜神記》等原文或權威注釋。
白藕痹下補拟差失瘳愈怵迫崔嵬蹉路倒敗蛾伏恩榜娥魄放告牌飛起封石覆折閣老關移貫月之辰詭辨漢儀壞裳為褲奸邪教婦初來,教兒嬰孩精采秀發鏡台禁例君魚保境珂衛酷肖樂餌雷出骊牝碌碌無為慮微漫應幂幂滵溢木炭瓊實權輿三大憲事苗實确適所樞光蔬果司聲歲首太寝萬庾問鼎無籍人消爛械具學廨田攜婣鼷腹鹪枝細謹細嫩